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0篇
教育   98篇
科学研究   16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5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8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主体成因有青春期心理特点、主客观心理矛盾和人格社会化缺陷等,为更好地预防其犯罪,应采取及时发现、加强教育和心理疏导等对策。  相似文献   
2.
陆孟兰 《广西教育》2014,(31):26-27
分析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影响因素,提出三方面的预防途径。  相似文献   
3.
4.
现场勘查中犯罪心理痕迹运用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场勘查中犯罪心理痕迹的挖掘、认识和利用程度对准确分析案情、划定侦查范围和方向、选择侦查途径以及确定犯罪行为人具备的条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自救式犯罪"是指当农民工的生存、发展受到威胁或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以犯罪的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利或权益时而产生的犯罪。法律使用成本过高、立法不完善、执法不严、监督不力是导致农民工"自救式犯罪"的客观原因,法律意识淡薄是导致这种犯罪发生的主观原因。只有不断健全民主、完善立法、加大执法力度、增加救济渠道,才能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农民工"自救式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分析犯罪心理痕迹的方法和程序,提出了犯罪心理痕迹分析在故意杀人案件侦查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人格特征及其表现形式,尤其是对青少年消极人格的构成的探讨,指出不健康人格是犯罪的心理基础。应通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共同作用来提升人格修养,从而扼止犯罪心理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犯罪是当今世界的一大严重社会问题.防范和减少大学生犯罪的基本对策在于必须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加强理性的法律素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作为全国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实施的第一门课程,在思想文化多元化的信息时代,对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预防、减少大学生犯罪方面至关重要,探索该门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等教学理念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阿加莎·克里斯蒂是两方社会家喻户晓的侦探小说作家。随着其作品《尼罗河上的惨案》、《东方快车谋杀案》进入中国,其作品魅力逐渐折服了东方读者。情节上,作者创造了“最有可能的”、“最不可能的”和“圈内人”三种侦探模式;推理中,作者对犯罪心理匠心独具;表达上,作者借用暗示、民谣、谚语,渲染气氛,烘托情节;人物上,作者塑造了“红玫瑰和白雪花”两种对立的女性。所有这些也许并不都符合传统的文学评价标准,但他们确实成了克里斯蒂小说不可或缺的魅力元素。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犯罪心理诱因及防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犯罪受多种心理因素影响,预防大学生犯罪是一个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参与的集体协作过程。本文针对大学生犯罪心理诱因分析与防范教育展开讨论,认真分析了各类大学生犯罪心理的特质,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教育举措,旨在为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状况效力,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