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0篇
  免费   1篇
教育   1281篇
科学研究   20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7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115篇
  2013年   107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130篇
  2010年   125篇
  2009年   114篇
  2008年   155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新根 《学语文》2002,(3):22-23
阅读是整个语文的核心,阅读的核心是对语句的正确理解。正确理解语句又依赖于对语句结构进行细致而又合理的分析;更何况,语句结构分析自初中起就是学生学习的重点。找主干,分析定状补也一直是学生的拿手好戏。因而利用语句结构分析法不仅是阅读的关键之一,也是解决语病的一剂良药。下面本人就以一些高考具体实例来力图全面地说明一下利用这种方法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步骤:  相似文献   
2.
目的状语从句常由从属连词so that,in order that 引导,且其谓语动词中常含can/could,may/might,will/would等情态动词。这时主句和从句之间不用逗号隔开。例如:  相似文献   
3.
董明义 《中学生英语》2005,(2):16-16,18,32
forget表示“遗忘”时,不能与表示地点的状语连用。leave指的是“把某物遗忘在某个地方”,其后要接表示地点的状语。例如:  相似文献   
4.
用状语增强标题表现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苗 《青年记者》2006,(10):47-47
新闻标题讲究简洁,当然应注重旬子骨干成分,即主、谓、宾语成分的完整。而定、状、补语三类附加成分,对新闻标题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本着重探析作为附加成分的状语的运用。状语运用得恰到好处,会大大丰富标题的内涵,增强标题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5.
6.
田东 《初中生辅导》2015,(14):25-30
一、知识点讲解 一般将来时(Simple Future Tense)表示将要或计划要发生的事,它的基点时间也是“现在”(时间轴上的“Now”点),但它的动作实际发生的时间应该是“将来”(时间轴上的“Future”点).由于它的动作相对于“现在”来说,还没有发生,在时间轴上我们就用虚线箭头来表示,常常和表示将来的时间状语连用.如:tomorrow(明天),next week(下周),from now on(从现在开始);in the future(将来)等.在一般将来时的句子中,有时有表示将来时间的状语,有时没有时间状语,这时要从意思上判断是否指未来的动作或情况.  相似文献   
7.
错题解答     
正欢迎大家登录酷咖网(kuka.hnjy.com.cn),咨询与英语学习相关的问题!Q:下面一道选择填空题,为什么用in three days来表示"三天以后",而用after three days却是错的?—Mum,how soon will my father be back?—He will come back three days.A.for B.after C.in D.at A:after与in都可与终止性动词(come,go,start,return,finish,arrive等)连用,可用于将来时,表示"在……时间之后"。in接时间段,after接时间点。如:例1:They will arrive in half an hour.半小时后他们将到达。  相似文献   
8.
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非谓语动词做状语一直是学生学习英语语法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考试的重点之一,以下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9.
10.
对《聊斋志异》中名词用作装语的现象作究尽性考察和陈述,并据此对有关通说稍作补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