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黄朴民 《中国德育》2014,(15):37-40
正我今天的演讲题目是"‘儒’的文化史的考察"。作为国学院的一位老师,我一直考虑这样几个问题:第一,怎样回归"国学"的本体,本相到底是什么?第二,怎么来认识国学的价值?国学在今天究竟还有没有用?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国学"不是一种简单的怀古,不是做象牙塔的学问。我们所从事的国学教育与研究,跟今天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和未来的发展也有联系。第三个问题要回答的是:怎样展望国学的未来?今天,我的讲演就是从"儒"这个问题出发,对人生处世的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一、汉字声音的意义多年来,我们在传承中国汉字时,都是从音、形、义三个方面入手。关于"音",只告知学生"这个字读作什么",从来不关注这个字为什么读这个音;关注"形",只告诉学生这个字怎么写,偶尔能够涉猎"这个字为什么这样写";关于"义",只告诉学生"这个字是什么意思",从来没有思考过汉字的读音本身也是有意义的。汉字中80%以上都是形声字,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形旁表义,声旁表音"。这就意味着,声旁与语义没有关系,汉语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