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各国文化   1篇
信息传播   5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延安整风是中共党史上颇具历史意义的一件大事,其最直接的一个结果是最终确立了毛泽东以及毛泽东思想在党内的领导地位,从而统一了全党思想,为夺取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本文不局限于1942年前后的整顿三风,而是依照时间顺序,将抗战初期的学习运动、1942年前后的整顿三风、以及稍后的主实味事件和审干运动皆纳入延安整风的范畴,从而为深入了解这一事件提供了一个更为宽广的视角。本文最后还简要介绍了毛泽东思想确立的过程,这亦是延安整风的逻辑结果。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以来,王实味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在王实味与延安文艺生态关系研究、文学成就及其学术思想研究、悲剧成因及影响研究等三个方面均有实质性的收获。因文献散佚和政治意识形态所限,王实味研究中出现的问题有其自身不可避免的时代局限性,但整体上对于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发展有着重大价值。  相似文献   
3.
王实味是一位兼具浪漫抒情才能和乡土写实才能的小说家;无论是他的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自叙传抒情小说,还是他的带有现实主义色彩的乡土写实小说创作,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甚至不逊色于同时代的创造社和文学研究会中的一些作家的作品;然而他的小说创作成就一直被人们所误读,这不能不说是一桩艺术上的冤案,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也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4.
王实味的自叙传性质的抒情小说富于强烈的感染力量,他的乡土小说描写军阀统治下农民的困苦生活,并且深入挖掘了愚昧的国民性。他始终坚持着五四启蒙主义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5.
新友 《学习之友》2009,(3):50-50
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即将向文艺界进军的时候,3月7日的《解放日报》上发表了两篇杂文,一篇是王实味的《野百合花》,一篇就是丁玲的《三八节有感》。  相似文献   
6.
萧军初涉王实味事件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这是他第一次在重大的公开场合表明自己对王实味事件的观点和态度。在以后召开的有关会议上,萧军与延安文化界就王实味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交锋,其精神世界内部也产生了理性与情感的反复冲突,并引发了他对政治与文艺、知识分子劣根性等问题的深思。萧军本人的性格、新英雄主义精神和他对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边区政府的热爱是他在王实味问题上坚持和无畏的主要动因。  相似文献   
7.
1942年4月25日,是一个雨天。 此前,在《解放日报》担任文艺版主编的丁玲,因写了为延安妇女鸣不平的文章《‘三八’节有感》,又发表王实味对延安的等级制和腐败特权现象表达不满的《野百合花》,受到了严厉的批评。好在毛泽东保她过了关,称“丁玲是同志,王实味是托派”。  相似文献   
8.
9.
王实味遇贼     
杨涛 《学习之友》2010,(12):48-48
1932年夏的一天,王实味领到30元稿费,兴冲冲赶回家。其妻刘莹接过钱,赶忙去买急需的米油盐菜,王实味则去房东处交清积欠的房租。等交完房租回屋,只见屋内一男人正背着箱子准备往外走。呵,大白天来贼了!是不是也太那个了。脾气暴烈的王实味先愣后惊,继之气极,怒目相视,拦住这个已放下箱子想开溜的窃贼。那窃贼“扑通”一声跪地,哭诉自己原是鞋匠,因收入太薄不能养家,实在无奈才行此下策;这次出手是国儿子重病在床,无钱求医,恳乞见谅,云云。  相似文献   
10.
高锐娜 《档案》2014,(3):24-28
正新华社老记者高向明今年已经92岁高龄了,像所有这个年龄的老人一样,平日里走在路上,她佝偻着脊背,步履非常缓慢,似乎每走一步都要用尽所有的气力。但是,在北京的一个不起眼的小区里,当走进她的家,会立马眼前一亮。你会看见客厅的一面墙上布满了她各个年龄阶段的照片。作为一名一直工作在新闻岗位的新华社老记者,她知性的美丽、犀利的目光、飒爽的英姿都跃然照片之上。老人命运多舛,但是她毕生热爱的新闻事业、真实而有力的数次新闻报道让她心中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