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心有戚戚焉     
正许世英平生不吸烟,不喝酒。某日他与王宠惠闲谈,王宠惠指着手中的雪茄说,自己吸了一辈子的烟,这点星星之火,烧掉了好几栋房子与好几部汽车。许世英闻言接口道:"我从来不吸烟,但至今仍然没有房子,也没有汽车。"说罢,二人拊掌大笑o蒋梦麟常因办学经费不足和政府拖欠教职员薪水而困扰。1919年,北大欠了一家建筑公司的款项,对方来讨,蒋梦麟予以搪塞。后来建筑公司没办  相似文献   
2.
朱新华  董妍 《兰台世界》2017,(20):112-115
王宠惠是近代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法学家,在宪法、民法、刑法等诸多领域中都有建树,王宠惠先生曾经对孙中山的五权宪法进行过详细解读,指出五权宪法的基础与目的都是三民主义,三民主义与五权宪法相互为用,三民主义之实现,有赖于五权宪法之确立。五权宪法是原始宪法,其中五权之间的关系可以借鉴三权制度中的部分关系,但是五权的设立也解决了三权制度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3.
王宠惠在近代中国的法律体系建设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参与了民国时期刑法、民法的立法、修订工作。本文研究了王宠惠的生平,总结了王宠惠的民法思想,对其民国时期的民法实践工作做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在中央政体模式和司法诉讼体制上,王宠惠主张照搬英国传统的内阁制和"一元制",而在地方制度上却主张承继清末以来的制度遗产,并充分融入古代中国的历史传统,采取一种折中式的改良主义方案。即便该方案违背当时两大政治势力的制宪理论以及自身所属政治立场,他仍明确提出了这一构想,并始终坚持自己的观点。王宠惠关于民初宪法体制的构想既存在基于自身政治立场考量的特征,也拥有个人教育背景及留学经历的痕迹,还包含有针对民初制宪问题比较分析的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5.
民国时期,受主客观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王宠惠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废约思想。王宠惠认为,对于旧约要予以承认和遵守,对国际公法要严格遵循。由于不平等条约存在诸多弊害,并严重损害了中国的权益,他提出要通过多种有效途径进行废除。为了实现废约目标,王宠惠积极参加国民外交运动,与西方列强交涉领事裁判权,促成中英新约顺利签订,在废除不平等条约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与西方列强的交涉中,王宠惠采取了较为强硬的态度,迫使西方列强做出一定程度的让步,使中国收回了部分权益。但由于受诸多历史因素的限制,他的废约思想及实践也存在对帝国主义列强妥协和抱有幻想等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6.
民国初年,伴随着各种争取民主、自由、独立思潮的影响,风云激荡的国民制宪运动蓬勃展开。在这场国民制宪运动洪流之中,涌现出一大批志士仁人,王宠惠便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7.
全面抗战初期,王宠惠作为外交部长主持南京政府对交部进行了多元的外交活动,主要是:积极争取对日直接交涉,谋求和平解放;澄清事实真相,寻求国际支持;加大对国内外的宣传力度,坚定国人的抗战决心,这些谋求和平解决的外交努力由于日本政府的阻挠和英美等国对日的绥靖态度而收敛甚微,但是向国际社会揭露日本侵略真相,争取国际社会的同情和道义上的支持的努力和举措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8.
王宠惠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国际法学家。针对国际法,他提出了诸多重要的主张和看法。他认为国际法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但可通过比较研究各国法律、参与国际比较法学会议和加强对国际私法的研究等方式加以弥补;国际法能够处理国际争端,避免战争发生以维护世界和平,但需组织一个强有力的国际法庭方能达到目的;主权国家依据国际法的规定享有一定的权利并要履行相应的义务。为了使国际法真正发挥维护国际秩序的作用,王宠惠积极参与国际法的修订,为推动国际法的完善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9.
王宠惠,字亮畴.祖籍广东东莞,1881年生于香港一个信仰基督教的家庭.1895年,清政府在天津设立北洋西学学堂(北洋大学前身),开始在全国招考学员,王宠惠在港报名参加了这次考试,以优异成绩录取,进入学堂法科功读法律.北洋西学学堂是一所典型的洋学堂,不仅教员多聘请外教,开设的课程也是移植西方国家的设置,课本也均援用英文版本.在这里,中西学根底俱佳的王宠惠终身的治学方向初步奠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