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1篇
教育   118篇
科学研究   5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9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2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这门学科本身具有"过去性"的特点,不能自然地重演,也不能借助实验手段使它再现。一个历史教师的语言描述能力再强,总不如让学生边看边听边动手效果好,音频、动画、录像和音乐等丰富多彩的媒体使原本单调的史实变得更为生动有趣。那么如何才能使多媒体视频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具体地显示其合理性和有效性呢?下面我就结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课《甲午中日战  相似文献   
2.
在近代史上,中国与日本之间发生过两次大规模的战争,第一次战争——甲午战争,中国惨败,日本胜利。而第二次战争——抗日战争,其结局恰恰相反,中国胜利,日本失败。通过对两次战争的比较分析,可以给中日两国和全世界提供一些历史借鉴和启迪。  相似文献   
3.
4.
一、读示意图,分析示意图的历史特征1.战争前日本国内的历史特征:①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近代工业迅速发展,为其扩军备战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②日本对外扩张野心勃勃,确立了“大陆政策”,即第一步侵占中国台湾;第二步征服朝鲜;第三步侵占中国的东北和蒙古;第四步征服全中国;最后侵占亚洲,称霸世界。③1885年起,日本政府提出了一个十年扩军计划,到1892年日本已提前完成了这个扩军计划,建立了一  相似文献   
5.
田野 《世界文化》2014,(4):49-50
大家谈起甲午中日战争和《中日马关条约》,无不对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李鸿章的卖国行径深恶痛绝。然而,造成甲午战争惨败和《中日马关条约》签订的直接原因既不是慈禧太后,也不是光绪帝,更不是李鸿章,而是大才子汪凤藻的疏忽。  相似文献   
6.
因为工作的需要,我们曾听过很多历史公开课。历史教学中出现的诸多情形,常常会引发我们的深思。而且,心中对历史教育的那份坚守和责任总在提醒着自己、激励着自己,边思考边践行。在此提出的管见,不只为消退内心的些许疑虑,更希望有助于历史教育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朱有仪 《收藏》2014,(11):144-147
在收藏界,素有“南蔡(国声)北马(未郝)”一说,来自上海的蔡国声,正是以鉴定杂项而享誉业界的甲午年仲夏时节,陕西博龙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邀请蔡国声做客古郜西安进行鉴宝等活动,本刊遂对他进行了采访,倾听蔡国声讲述他与文物的一生情缘。  相似文献   
8.
120年前的甲午海战,是中国人民心中的百年伤痛。又逢甲午,《军事名家的甲午殇思》,以全方位的严肃思考,深邃的世界眼光,剖析了甲午之败的根本原因;以宏伟浩荡的气势,火辣悲壮的抒情,颂扬了为国捐躯英灵的爱国主义胸怀;以富国强兵的理念,以史为镜,鼓舞全国人民捍卫疆土的决心和勇气。集历史事实、严肃政论、浓烈抒情于一体,是当今政论体报告文学的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9.
“台湾糖。甜津津,甜在嘴里痛在心。甲午年,起纠纷,鸭绿江中浪滚滚,中日一战我军败,从此台湾归日本。”孩提时期,每每祖父不元悲怆地念叨起这首30年代小学课本里的民谣时,总能给我一种莫名的触动。在甲午一百二十周年之际,作为一位历史教师来审视这段不堪回首的历史,于无比痛心之中更有一深感悲愤之处:明明是蓄谋已久的侵略战争竟然被日本粉饰成一场“文明”对“野蛮”的战争。之所以如此,要从当时国际社会所确定的“文明”与“野蛮”的标准讲起。  相似文献   
10.
陈小丽 《教师》2014,(25):58-58
正当前,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部分教师陷入了"高投入低产出"的困境。对其成因进行分析,主要与教学手段、模式、空间三个方面的因素有关,初中历史教师应当积极研究教学创新的思路与措施,针对面临的困境进行有效突破,本文将在这方面作简要分析。一、当前初中历史教学面临的主要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