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科学研究   2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0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神州学人》2002,(1):28-28
2001年11月22日,中国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门宣布将从2001年起陆续推出六项重大改革措施。这六项重大改革措施是: 一、赴港澳商务、旅游更方便。自2001年12月1日起,放宽赴港澳商务签注有效期限,最长可至3年,有效期3个月以下的赴港澳商务签注申请取消纳税、创汇数额限制,实行按需申领,同时取消赴港澳旅游的名额限制,方便内地居民赴港澳从事商务、旅游活动,推动内地和港澳地区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港澳经济发展。 二、外国人来华团体旅游到口岸办签证。自2002年1月1日起,扩大口岸签证的办理对象,赋予口岸签证机关办理外国人…  相似文献   
2.
今年年初,新《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及新《机动车登记规定》开始施行。《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以其对违章驾驶员的严厉惩罚被人们称为“史上最严交规”。因其与大众生活密切相关,新交规施行之始便备受人们关注。各媒体在新交规施行之始便作了大量的报道。作为媒体人,尤其是法制类报刊的采编人员,笔者也参与了报道。在这次报道中,媒体理性反映民意,在民意与执法者之间形成良性互动,起到了“辅政亲民”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齐畅 《出版广角》2013,(21):79-81
书号实名申领是我国以书号管理为主要方式的图书监管工作所取得的重大创新,改变了我国多年来的书号管理模式,从下发年度书号改为见书给号,为我国的图书监管工作找到了一种全新的模式。然而,随着我国出版业的产业化、社会化和法制化程度越来越高,书号实名申领在具体工作实践中逐渐暴露出新的问题,给出版业的依法管理带来了困难。文章旨在通过探讨书号实名申领在出版监管中遇到的新问题,以提出相应的监管对策,完善出版监管制度。  相似文献   
4.
[案例]冯某是一名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已满15周岁不满16周岁,因冯某要跨省到体校学习,如果办有居民身份证并随身携带,对于冯某的出行将方便得多。于是,冯某就问了父母和许多长辈,他们都说要等满了16周岁才能办理。请问,他们的说法对吗,难道未满16用岁就不能申领身份证吗?  相似文献   
5.
维悌 《科学生活》2013,(3):40-43
去年8月,我国公安部修订并发布了《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并确定于2013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被广泛认为是史上最严格的交规中的一大变化,是加大对严重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其中针对违反交通信号灯的行为,扣分由3分提高到6分。在大多数驾驶员的概念中,违反交通信号灯就是闯红灯,但按照交通法规,只要是与交通信号灯通行规则相违背的驾驶行为,均属于违反交通信号灯,  相似文献   
6.
书号实名申领是创新出版管理模式,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实施书号实名申领有利于解放和发展出版生产力,解决买卖书号、一号多用的问题,有利于更好地开发书目信息资源,为广大读者和社会服务。各级出版管理部门、出版单位要密切配合,扎实做好书号实名中领工作,促进出版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7.
邬书林:书号实名申领工作要处理好两方面的关系;白冰:书号实名申领有助于出版社规范管理;沈望舒:书号实名申领意味着出版社需要多少书号,就使用多少书号。  相似文献   
8.
书号网络实名申领是我国图书出版监管领域的重大改革,从根本上铲除了买卖书号的土壤.该政策虽然终止了书号定额分配制,却仍未解决民营公司无法独立出书的问题;它虽然能对图书宏观内容进行审核,但无法监测图书编校、设计、印刷质量.目前该政策已经实施两年多,为检验实施效果,本文提出了一套测评设计方案,通过非实验多小组前测/后测的方法,在排除影响政策效果测评的干扰因素后,评测书号实名申领制对买卖书号痼疾和图书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书号实名申领制为出版社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出版社应在管理制度、人员心态以及一些细节问题上作好准备.  相似文献   
10.
《中小学管理》2020,(1):37-37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地方期刊申领记者证流程》要求,我社已对拟申领新闻记者证人员的资格进行严格审核,现将我社拟申领新闻记者证人员名单进行公示。拟申领新闻记者证人员:杨晓梦公示期:2020年1月5日至2020年1月20日北京市新闻出版局监督举报电话:010-55569011本单位监督举报电话:010-8208983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