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教育   20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2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姚岚 《辅导员》2011,(32):41-46
  相似文献   
2.
    
一直喜欢泊的意境。一叶渔舟,三两只画舫,或七八条竹排木筏,静静地系在清浅的水边;粼粼波光,倒映出幢幢的剪影,那是一种何等凄幽而灵动的韵致。  相似文献   
3.
西塘纪行     
从上海南站乘大巴,不到两个小时就到了浙江嘉善境内的水乡古镇西塘。车一停,一个骑三轮的小伙子便迎上来,说可以走胡同拉到镇内,能省一百元的门票。禁不住三轮小伙子的软磨硬泡,也为了省100元便坐上了他的三轮车。三轮车三拐五拐走了十分钟,到了一条小弄的弄口。小弄很窄且深,只能勉强容两人并行。远远望去,能见弄口那端射进来的天光。下车,在小伙子的引领下穿过小弄来到西街。西街是西塘东西走向的一条主街,两侧几乎都是客栈和商家。经小伙子介绍住进了一家名叫望江阁的客栈。客栈南北两面开门。南  相似文献   
4.
清中叶著名笔记作家、诗人和戏曲家李斗,通过行旅以布衣身份结交了六十多位诗文作家、书画艺术家、说唱艺人和影响文坛的显宦、富商。李斗的行旅不仅激发了其文学创作的热情,使其跻身文坛,而且对其笔记、诗词和戏曲等不同文体的文学创作、演出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李斗的笔记《扬州画舫录》广泛记载了其游历扬州的见闻,兼具史学和文学的双重价值;其诗集《永报堂诗集》和词集《艾堂乐府》以行旅纪实为经,以写景、赠答、咏史为纬,真实记录了其行旅与交游的经历与感受,具有典型的游记文学性质;其戏曲作品《岁星记》、《奇酸记》传奇亦是其行旅与文学交游的产物,在清代戏曲文化史和昆曲演出史上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5.
《扬州画舫录》自初刻于乾隆六十年,迄今先后有乾隆自然盦藏板、同治重印本、光绪与民国石印本、中华书局断句排印本、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本、山东友谊出版社本等,计木刻本两版、石印本两版、铅印本四版流传。诸版本各具特色,也存在作者多处误记及其版错讹、疏漏,句读之误等可资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6.
《扬州画舫录》记载了若干描述清代康乾时期扬州名胜景观、地方风情和人物活动的游记、散文片段,颇多精彩章段,并予人以启示和思考。  相似文献   
7.
扔鞋     
《扬州画舫录》里面记载有人将一只鞋掉到水里:“陆寿芝为麟度大令之孙,寄居仪征,幼有才名。尝醉跨桥上作骑马状,忽一履随涧中,因更举一履投之曰:“天下无用之物若此履者,皆可弃也。”  相似文献   
8.
剖析了明清时期江南地域的商人及商业氛围对中国艺术的影响,说明明中期后,发达的商品经济会有足够的力量影响一个地域的艺术.  相似文献   
9.
《扬州画舫录》和徽学关系密切。侧重从两淮徽籍盐商视角考察,可知其在清代康乾时期已跃居为两淮盐商的主体,极大地推动了扬州各项事业的发展;徽人重视儒商互补,经商固本,诗礼承家,子孙后代走科举仕进道路,以至形成一些声誉远播的名门望族;受徽州深厚文化积淀沾溉的徽人及其后裔,依凭才智、能力成功融入扬州社会,涌现出一大批学者、文士、艺术家等社会名流。应当重视《扬州画舫录》与徽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据清代李斗《扬州画舫录》记载,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太守吴秀开濬城濠,积土为岭,种植梅花,因名梅花岭,岭前建崇雅书院。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著名徽商、藏书家马曰琯捐资在岭东重建书院,命名为“梅花书院”,后声名远播,其“入礼门,树仁心,走义路”的核心教育思想历经400年风雨洗礼仍熠熠生辉。明末史可法领兵抗清,誓守城池,生前遗言,死后葬梅花岭。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于梅花岭修建史公祠,英烈忠魂与清芬之岭交相辉映。1947年,史公后裔史鉴先生倾其所有在史公祠内创办了可法小学。新中国成立后,可法小学迁出史公祠,不断发展壮大,有了今天的扬州市梅岭小学西区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