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52篇
科学研究   8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5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9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栗平 《新闻爱好者》2008,(9):127-127
电视栏目是电视节目生产和播出的基本形式,一般都有固定的名称、固定的播出时间、相对稳定的栏目宗旨和比较固定的收视群体,通过周期性地播出给人们带来新闻、信息、知识和娱乐享受。实践表明,一个好的电视栏目都有清晰的栏目定位和一定的形式要求,进而构成一个电视栏目不同于其他栏目的独特个性。这种独特个性既保证了栏目的生存和发展,同时也必然会对栏目内容有所限制和制约,也就是说任何栏目形式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考察央视《百家讲坛》的成长过程,笔者发现栏目本身的制约因素与局限性对栏目在内容方面的选择上影响非常明显。下面就以《百家讲坛》为例来了解一下电视栏目的制约因素与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创办于2001年7月的《百家讲坛》,经过几年的实践摸索,如今已成为央视的名牌节目。在打造了众多文化名人的同时,其收视率也屡创新高。作为一种现象,《百家讲坛》的热播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思考。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马瑞芳在《百家讲坛这张魔鬼的床》一书中曾经写道:“西方神话有张魔鬼的床,人被捉到床上,长的截短,短的拉长。《百家讲坛》对主讲人来说也是张‘魔鬼的床’,而床的尺寸就是传统文化、服务大众、深入浅出、雅俗共赏”。笔者认为,这段话对《百家讲坛》成功原因的概括可谓一语中的。其中“传统文化”是栏目的选题标准,“深入浅出”是栏目的播出方式,  相似文献   
3.
早期的电视讲坛节目大都将受众定位为高端人群,欲以质取胜。实践证明,这种策略只能导致曲高和寡。在此背景下,《百家讲坛》开始变脸,将学术讲座演绎成“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观众”都能听懂的文化俗讲。这种面向大众的传播转型,不仅使受众增加,而且对讲坛类节目的文本生产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在基础教育阶段开展职业生涯教育,既能推进职普融通,又可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吉林大学附属小学设计了以校园百家讲坛为主的职业生涯教育课程,在观念上端正了学生对职业教育的认知,在情感上深化了学生对职业教育的感知,在精神上初步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责任担当。为克服时间精力消耗大、潜在的教育不公、学生了解反思不够、家长不够重视的问题,又在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家校合作、融入学科教学等方面作了相应改进。  相似文献   
5.
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在“百家讲坛”中品“三国”,把魏、蜀、吴三国的人和事“品”得出神入化;河南大学王立群教授在“百家讲坛”中“读”《史记》,把《史记》“读”的栩栩如生。可是,在听了易教授的“品”“三国”和王教授的“读”《史记》之后,我们是不是就不用读《三国演义》和《史记》的原著了呢?  相似文献   
6.
几年前易中天以其在央视百家讲坛节目中幽默的语言风格征服了观众,后起的北京教师袁腾飞也由于在历史课堂上诙谐而形象生动的语言让我们这些习惯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历史教师开了眼界——原来中学历史课可以这么上!自然也对年青教师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供了启示。效果虽然明显,可也出现了不少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不断反思——从“下课”尴尬到被学生喻为“百家讲坛” 1994年秋,只有中专学历的庞友海从一个乡中学毛邃自荐来到黔江中学,申请担任高三历史教学,并立下军令状:“教学搞不起来就回原学校!”自信满满的庞友海却万万没料到,上课不到一个月,一些学生就开始“造反”了,有的在作业本上写道:像你这样上历史课岂不是误人子弟?有的给班主任施加压力,不换历史老师我就转学!  相似文献   
8.
百家讲坛》"火"的原因众说纷纭.究其原因有两个从传播历史的角度看,现代电视传播方式与原始图示文化相契合;从传统文化特点的角度看,现代电视传播方式与传统文化重具像感悟的特点相契合.  相似文献   
9.
小允 《家长》2011,(1):11-13
记得那是上小学时的一年暑假,闲来无事的我以看电视打发时间,无意中看到《百家讲坛》,便一下子看得入迷了。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我通过于丹、易中天、王立群等教授的讲解,认识了国学经典,走近了国学经典,对国学经典产生了浓厚的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10.
于丹由于在央视《百家讲坛》的表现不错,受到不少观众的追捧,因而火了;十博士因为不满于丹的治学方式,因而恼了。基于这种现象,笔者写了一篇博文,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