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教育   25篇
科学研究   3篇
体育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死海是河东盐池文化旅游发展相对成熟的代表性景区。以中国死海景区为例,以通过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获取的游客对中国死海景区旅游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质量的感知评价资料为基础,从感知定量化角度研究了对中国死海景区旅游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质量的感知评价,探讨了景区旅游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并提出了加强旅游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的工作重点,以期为河东盐池文化旅游开发和旅游业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漫漫打工路记者面前的王景光,1米8的个头,皮肤白净,看上去挺健壮。这个憨憨笑着的大男孩,来自西部困难家庭,两年多的时间里,他依靠打工资助了8名贫困学生3万多元。王景光是宁夏固原市人,父亲是一名普通职工,母亲身体不好在家休养多年,没有任何收入。他还有一个弟弟,去年刚考进大学,家里生活比较拮据。"但是当大一第一学期学校通知申请助学金的时候,作为班长的王景光却悄悄地主动放弃了,把这个宝贵的机会让给了我。后来班  相似文献   
3.
“关公战蚩尤”是一个在山西地区流传很广的神话传说。关公与蚩尤本是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人物,在这则神话中却“战”到了一起。通过文化要素分析法,我们对“关公战蚩尤”的四大文化要素:盐池与蚩尤、关羽、道教,进行具体分析,以弄清这四大要素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相融合,并成为一个整体,从而揭示出这则神话得以形成的合理轨迹。  相似文献   
4.
明末 ,为了改变盐业生产状况 ,广招贫民 ,按产计酬 ,这种关系就蕴含着资本主义萌芽的雇佣劳动性质。清初 ,畦归商人后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了。  相似文献   
5.
河东池盐在华夏文明发展史上扮演着微妙而重要的角色,但其称谓却纷繁复杂,使用混乱.以文献、文物作论据,疏理勾勒河东池盐称谓的流变,并用社会学、文化学的观点予以诠释说明,进而提醒人们注意河东池盐称谓的时空发展和因果联系,对了解河东历代盐政的变迁,以及盐文化的研究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8月22日,运城学院河东文化研究中心在新校区办公楼五层会议室,召开了2012年度研讨会。山西师范大学教授周征松、市文物局副局长李百勤、运城盐池池神庙馆长李竹林、《河东文学》主编李云峰等30多位专家出席了会议。河东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韩起来、咸增强主持了会议。张凤琴副院  相似文献   
7.
河东盐池的财税收入,历朝统治者一直十分重视。元代以前,盐使司常设解州。公元1231年,姚行简报请朝廷同意移司路村。解州方面为维护地方利益,多次上书要求回迁,于1283年取得成功。1285年,路村方面发起反击,1287年,盐司再度东迁路村。从此盐司稳住路村并经历圣惠镇、凤凰城,直至发展成为今日之运城。  相似文献   
8.
山西运城盐池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传说华夏始祖轩辕黄帝为争夺盐池,曾与炎帝及蚩尤暴发战争。后有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均在附近,对其进行旅游开发,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9.
采用旅游线路容量、旅游面积容量、旅游生态容量和旅游心理容量法,对河东盐池文化旅游资源环境效益进行了测评。结果表明,盐池水域日容量为4849人/日,年旅游容量为87.28万人/年;生态环境容量为2789.6万人次;旅游环境心理容量为87.28万人/年。为此,从深化旅游从业人员生态旅游管理的意识、倡导游客加入生态旅游者行列、建立盐池文化旅游分区管理和加大投资力度与提升环境承载力等方面,提出了改善盐池文化资源生态环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河东盐池自古即是我国主要产盐基地,盐作为生产、生活的重要物资,成为各朝税收的重要来源,盐池也就备受历代统治者关注。为了确保安全生产,统治者在防洪措施方面形成"导、堵、蓄"周密的防洪工程。从古代盐池防洪措施中,我们看到了古人在盐池防洪中的勤劳与智慧;从防洪的成效中我们发现,要保证盐池安全生产,长久地服务于人类社会的发展,不只是"导、堵、蓄"的防洪工程,更是要让防洪措施能兼顾社会各行业,各阶层的利益,使盐池为整个社会发展服务。另外,为了保证盐池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我们应在防洪的同时促成盐分的补充,体现社会与自然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