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上海举办的国际小学华教学观摩研讨会上,特级教师盛新凤老师执教《卢沟桥的狮子》。其课堂教学的完整性、流畅性、延伸性和开放性,使我经历了一次难忘的精神之旅,从而和孩子们一起,幸福地栖居在盛老师诗意的课堂上。  相似文献   
2.
经典宋词,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并不多见;而选教李清照的词,更是少之又少。盛新凤老师对李清照的词情有独钟,读本科时就曾撰写论文《李清照酒意象初探》,她先后在浙江义乌和杭州两次执教《如梦  相似文献   
3.
《去年的树》是一篇美丽而略带伤感的童话故事,作家新美南吉采用平淡朴实的语言将故事娓娓道来,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深至透明的美。这篇课文也被选入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中。日前,笔者欣赏了盛新凤老师执教的《去年的树》视频,不禁感触良多。出于兴趣,笔者斗胆班门弄斧,简单赏析本堂课的得失,希望能以此求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4.
一直在思索:如何把课上得扎实、朴实,落实语文教学之根本任务;又如何把课上得轻松、愉悦,求得语文课堂上师生心灵的滋长和润泽。简而言之,用美丽的方式去实现语文教学朴素的目的。笔者认为,这是盛新凤老师所提出的语文教学的两极之美。心向往之,然操之不易。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语文的“朴素”和“美丽”往往顾此失彼,不能同构共生,难以比翼双飞。教学上注重字词句篇、修辞逻辑了,却失去了诗情和才情,课堂波澜不惊,如死水一潭;教学讲求人文熏陶,注重学生精神感悟和心灵体验了,却浮躁有余,扎实不够,以致失去了语文的应有之味。在“朴素”和“美丽”之间,我们摇摆、矛盾、挣扎。  相似文献   
5.
[名师简介] 盛新凤,1969年生。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小学语文教学论坛》等杂志封面人物。曾获得浙江省教坛新秀、省教改之星金奖等30多项荣誉称号和奖项,其课堂教学在各级比赛中均获一等奖。  相似文献   
6.
近日,笔者通过录像观摩了浙江省著名特级教师盛新凤老师在浙江大学执教的《如梦令》(苏教版六年级下册)一课,深为盛老师倡导的“和美语文”的境界所折服。现撷取课堂精彩片断,与各位老师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7.
课堂活动的形式不必在多,也不必过分在意花样翻新.在盛新凤老师的课堂中,我们随处可见其在去掉繁琐和浮华后,平平常常的活动所展现出来的精彩.【片断一】师:同学们,就在这座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上面,有许许多多的狮子.卢沟桥的狮子仅仅是多吗?这节课咱们就重点读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想想卢沟桥的狮子还有什么特点?生1:卢沟桥的狮子还有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去年的树》是一篇美丽而略带伤感的童话故事,作家新美南吉采用平淡朴实的语言将故事娓娓道来,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深至透明的美。这篇课文也被选入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中。日前,笔者欣赏了盛新凤老师执教的《去年的树》视频,不禁感触良多。出于兴趣,笔者斗胆班门弄斧,简单赏析本堂课的得失,希望能以此求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9.
“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曹丕在《典论·论文》中,道出了文章的体式特点与风格差异。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