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2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1篇
教育   5861篇
科学研究   315篇
各国文化   24篇
体育   74篇
综合类   125篇
文化理论   27篇
信息传播   215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105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102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157篇
  2016年   185篇
  2015年   282篇
  2014年   672篇
  2013年   456篇
  2012年   521篇
  2011年   558篇
  2010年   485篇
  2009年   408篇
  2008年   446篇
  2007年   354篇
  2006年   293篇
  2005年   232篇
  2004年   225篇
  2003年   185篇
  2002年   164篇
  2001年   176篇
  2000年   135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卡拉马佐夫兄弟》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贫病交困的晚年,用全副心力酝酿写成的。他以先前看见的一个年轻军官弑父为情节核心,塑造了老卡拉马佐夫和他的三个有着各自不同的生活志趣和生活倾向的儿子:老卡拉马佐夫纵欲贪婪,大儿子德米特里粗野率直、狂暴任性;二儿子伊凡对社会抱着犬儒主义的怀疑嘲弄态度,小儿子也就是作者的理想人物阿辽莎却真诚地相信爱可以战胜一切邪恶。  相似文献   
2.
巴赫金的<审美活动中的作者与主人公>和<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两书存在着矛盾之处:前者重视"整体性",而后者则推崇趋向于分裂的复调小说特征.笔者认为巴赫金的这个矛盾之处标志着他从传统审美观念向现代审美观念的转向,而福克纳的小说<喧哗与骚动>虽然具备某种复调小说的特征,但是比较起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它更具备现代性的艺术特征,这种特征即为整体性的趋于弱化.  相似文献   
3.
4.
苏轼的思想融通百家、博大精深,与他的人生三个阶段对应。苏轼的思想有三个境界:黄州时期以前是第一境界,这时他思治天下、探寻人生;黄州时期是第二境界,通脱旷达、幽怀破散,他不再汲汲于世俗功利和传统价值标准;第三境界是岭南时期的天地境界,确立了“无思”、“无待”的生活试,实现了人生的审美化。  相似文献   
5.
运动直觉的理论建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初步建构了运动直觉的理论,提出了一些观点与认识,如:1)运动直觉是个体在复杂的运动情境中,根据有限的信息,对问题进行直接地和迅速地解决的思维.2)运动直觉具有直接性、快速性、或然性、情境性、运动水平差异性、信息受限性和直觉过程伴随着对结果正确性的自信心等特点.3)运动直觉是独立的直觉的下位概念,是认知技能的较高水平,在运动思维中占有着独特的地位.4)运动直觉存在着运动水平差异、个体差异和项群差异.  相似文献   
6.
本文阐述了近世代数课程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7.
东西方传统法律文化在内容、结构及其发展轨迹上各有其特点,其差异的哲学基础在于对人性善恶的认识不同;西方为以“民法”为主体的私法精神和法治精神,东方(中国)为以“刑法”为主体的公法精神以有治国方略上“德主刑辅”的人治与德治结合的精神。东西方法律文化相结合的理想模式应为“德治”与“法治”的结合,保持法律文化先进性的关键在于保持开放性。  相似文献   
8.
刘继伟 《函授教育》2001,(3):100-101
本文从创造性思维、发散性思维、辐合性思维、直觉思维、灵感思维等层面,对创造性思维的特性、产生的条件和过程给予了较为详尽的剖析。同时结合学生认知活动的规律,通过对教学结构及教学过程的分析,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新途径,体现了当前以实施全民素质教育为宗旨的教育改革目标,具有创造性及建设性(指导性)。  相似文献   
9.
如同世界上的事物都有两面性一样,人的直觉经验也有两面性、既值得珍惜,也有弊病、全文说理,却不用理论语言,不用概念的阐释,演绎和推理等方法,而是用一种情趣兼有的语言,充满感情地侃侃而谈,文章条理分明,分析与综合的理据丰足,逻辑谨严,作者为我国著名的小说家,近几年发表杂文也很多。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教学论研究中,存在着对科学——实证教学认识方式的推崇与贬斥两种对峙的态度。本文立足于教学基本问题,以斯宾塞、梅伊曼、拉伊、斯金纳为线索梳理这一认识方式的发展脉络,从研究的问题域、体现的价值尺度、遵循的致思趋向展示了这一认识方式的主要特征,并对其进行了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