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207篇
科学研究   40篇
各国文化   14篇
体育   83篇
综合类   8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3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
尚儒彪 《武当》2003,(9):62-63
古代所称的瘟疫,即当今传染性疾病。因为道教素来“重人贵生”,追求的是“长生久视”,所以对疾病的预防特别重视。早在三国时期便有“诸葛武侯行军散”以防瘟疫,后经数十代道医们的不懈努力,直到清朝中叶,武当山道教的医生们,已研究出一套较为完整的口服、淋浴、佩、涂等诸多预防方法,防治传染病,为广大劳动人民的健康做出过重大贡献。这些古老  相似文献   
3.
4.
蒲团子 《武当》2004,(3):47-48
丹道法诀层层保密确实不假,但说到各门派墨守成规,却未必。胡孚琛先生自己就没有墨守成规。况其他门派传人中的佼佼者,也有不少在努力地发展他们的学术,将他们的学术向科学化研究靠拢,将他们的方法进行科学化论证,使之更适应时代的发展与当前的实际情况。如果仅靠创立新门  相似文献   
5.
周和平 《武当》2004,(8):30-32
古圣先贤以时间与智慧,凝筑神圣之武学殿堂。仰之弥高,俯之弥深,叹为观止。古人终身浸润武学,水滴石穿,电光石火,寂然不动,感而遂通,真修实证,传世精真,多有建树。今人日为生计,心存功利,心浮气躁,深造为难,成器犹难。择法为难,择师犹难。实难窥古人之境界,更何论登堂入室。  相似文献   
6.
廖冬晴 《武当》2003,(7):52-53
蒋门马先生近期发表了题为《梅自强是黄元吉第四代传人吗》(下称《传》文),署名为“静虚子”的作者也发表了题为《黄元吉绝学不可妄解——略评(颠倒之术)》(下称《评》文),文中不乏质疑之词。针对此,笔者愿就自己所知予以澄证。  相似文献   
7.
湘东大地怀抱之中,秀丽的湘、渌、洣、水之滨,崛起了一座秀美的工业新城——株洲。几经风雨,它以工业重地、炎帝神农氏始祖陵寝地和中国南方交通枢纽而声名鹊起,响誉华夏。近几年来,它在长株潭经济圈中异常活跃、发展迅猛,成为潇湘大地的一朵奇葩。株洲兰台人伴随着城市的脚步一并跨越,一起腾飞,新世纪里,档案工作更是一跃千里。市档案局(馆)被评为2002—2003年度湖南省档案目标管理先进单位,2004年全省档案系统目标管理排名第二;被评为2005年全省档案科研工作先进单位,全省档案系统“四五”普法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8.
罗永斌 《现代声像档案》2006,8(3):F0002-F0002,F0003
神农架林区地处鄂西北边陲,北顾武当,南镇三峡,西望陕渝,东瞰荆襄。据传是华夏始祖炎帝神农氏搭架采药、疗民疾矢的地方.她位于我国地势第二阶梯的东部边缘,由大巴山余脉东段组成中高山地貌,山势高大,群峰竞秀,最高峰神农顶海拔3105.4米,成为华中第一峰.  相似文献   
9.
《南州六月荔枝丹》要说明的内容很多,但作者条分缕析,娓娓道来,既有很强的逻辑性,又有清新诱人的诗意,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0.
炎帝神农文化是中国上古史和文明起源研究的重要内容,多年来,这一课题持续不断深入,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炎帝神农文化读本》即是近年来全面系统研究炎帝神农文化的又一力作。面对纷繁交错的神话与传说,该书将考古最新发现与历史文献、民间传说相结合,考证了炎帝神农文化的历史渊源,提出了"炎帝神农肇兴于南方""楚文化的根源可以追溯至炎帝"等观点。通过研析中华文化尊崇炎黄二帝思想发展的轨迹,尤其是考察炎黄文化与近代革命的关系,认为炎黄文化与中华文化根脉相通,并为构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