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202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1.
周龙发微     
龙有“古龙”与“今龙”之分。“古龙”指不曾司雨,只表吉祥的商龙;能升天,专司雨,变幻莫测,象征帝王权力的则是“今龙”。通过对大量先秦典籍中关于龙的记载之排列类比、讨论研究,我们可以了解“今龙”在周秦之际产生的历程。  相似文献   
2.
神话是华夏民族文化的瑰宝,300多首苏词中有着丰富多彩的神话意象,可概括分为神女意象、神物意象、神境意象三大类。这些神话意象的大量运用丰富了苏词的色彩,增添了苏词的神韵,使苏词充满浪漫气息。  相似文献   
3.
真正使孙悟空从内在精神气质上发生本质变化的,是失去金箍棒这宝贝兵器所带来的心灵震撼与痛楚反思。九齿钉耙则淡化了猪八戒形象的宗教意味而强化了其世俗性。不同的宗教谱系之下往往隶属有各各不同的宝贝兵器,道教有葫芦、七星宝剑、符箓等。佛教人物则多用钵盂、禅杖等。这与其教派活动的习俗传统有关。“女子上阵多邪术暗器”是常见警句。女将往往暗藏着神奇的宝贝兵器,以弥补性别劣势。女将的神仙师傅往往为其关键之时的救兵。女将兵器往往与女性日常生活中应用的工具有关。  相似文献   
4.
红山化玉器可全面诠释“玉神物”说.红山玉器是取大地之精、类水之性、合人之情以悦天神的“神物”;是人沟通阴阳、合和天地的通神之器;是中华民族追求生命与精神的永恒,实现人与自然、天地合一这一伟大理想的珍贵物证;是接引中华民族回归精神伊甸园、皈依祖先神的灵物。  相似文献   
5.
预灾与赈济是应灾、御灾的两个重要阶段.明清小说灾害主题更加注意动植物、植被等与预灾、救灾、减灾的有机联系.树叶能昭示水旱风雨灾象;神木崇拜所体现的巨木通神,被传说其能自行,且与龙宫、洪水有关.有些植物能代替粮食菜蔬,荒年救急,即明人总结"生态缓冲"的《救荒本草》.植被遭破坏就会引发灾难,明清增多了水族、树神等托梦故事.如水灾被认为是蛟龙作怪,提前搜捕则可遏止水灾;异鸟出,水灾将至,某些水鸟可捕食蛟.不能忽视明清有益于减灾、防灾、御灾的思路.首先,古来传承的有些御灾措施反而会破坏生态,诱发次生灾害.其次,有些灾害如水灾等,因其突发性,只顾救灾效果,而忽略了灾后生存问题.再次,御灾防灾,要广种博采可食之物.最后,要关注灾害迭现与动植物的依存关系,增强防灾减灾策略的理性认识和科技含量.  相似文献   
6.
1、神物表示法。即用神话中的神代表地理方位:青龙代表东方。朱雀代表南方,白晓代表西方,玄武代表北方。如位于东海之滨的历史名镇青龙镇,表示其位置在东之意,古代宫城南门称作朱雀门,也是以方位命名的。  相似文献   
7.
在意象母题历史性动态发展、向相关文体扩散的进程中,某一核心意象往往起着触媒、辐射的作用,剑,恰恰是“兵器化妖”较直接的主导性触媒意象。明清小说中,兵器对象化、情感化乃至人格化、神格化是交织统一的,该母题有预示作用,人物命运情节和陡转的提示作用,并且沟通了艺术思维与仙话思维-神秘崇拜的联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