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科学研究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利用HandyPEA植物效率仪对生长在漳江口红树林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不同盐度环境中(样地FZ1、FZ2、FZ3、FZ4)优势红树植物秋茄的叶绿素荧光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初始荧光F0各样地之间无显著差异,最大荧光Fm、可变荧光F。均为生长在样地3(盐度为15.60‰~20.08‰)的最高,Fv/Fm、Fv/Fo和PIABS表现出同样的规律:样地4最低(盐度20.58‰~23.54‰),样地2、3较高且与样地4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从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O—J—I—P)的变化情况,曲线起始部分的变化不大,其余部分均是样地3比其他三个样地高.比活性参数ABS/CS和TR0/cs在样地3最高;而DI0/CS、ET0/cs和RC/CS0在样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在样地3的盐度环境中下,光系统Ⅱ的电子传递能力最强,更有利于光合器官对光能的吸收、转化,具有更高的光合效率.  相似文献   
2.
红树植物秋茄和无瓣海桑凋落物营养价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化学方法对红树植物秋茄(Kandelia candel)和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部分器官凋落物的营养成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无瓣海桑凋落物中一些有效成分含量达到了某些饲料原料的要求,可以作为一种成分加入饲料中;而秋茄叶凋落物各营养成分中,有效成分含量不足,难以作为饲料添加剂或替换某种原料.  相似文献   
3.
吴梦妮 《科技风》2014,(3):46-47
本实验以人工种植的单种无瓣海桑林、单种秋茄林以及无瓣海桑-秋茄混种林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林下土壤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的研究,探讨硝化和反硝化作用在不同红树植物下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4.
以闽江河口最大的鳝鱼滩湿地为研究对象,选择秋茄(Kandelia candel)红树林下沉积物剖面分层样品,分析沉积物(0-60cm)中TOC、DOC、TN和TP等含量和储量的垂直分布特征及沉积物物理特征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秋茄红树林沉积物TOC、TN和TP含量由表层向下逐渐减小;TOC、TN和TP(0-60cm)的平均储量分别为1533.3、113.1、55.8t·km-2;沉积物TOC、TN和TP的含量与沉积物粒径呈显著相关,TN与pH呈显著相关,TOC、DOC、TN、TP与盐度、含水量、容重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以中国红树林引种最北缘的乐清湾西门岛海域为研究地点,研究了夏季、冬季5年生、9年生、54年生秋茄植株的光合色素、抗氧化系统、蛋白水解酶等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1)夏季秋茄叶绿素含量高于冬季,而丙二醛(MDA)、可溶性总糖、可溶性蛋白质、游离氨基酸含量、叶绿素a/叶绿素b(Chla/Chlb)值以及内肽酶、羧肽酶活性均低于冬季;(2)不同树龄秋茄可溶性总糖、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含量及内肽酶、羧肽酶活性在夏季、冬季均随树龄增加而减少;(3)在夏季,叶绿素含量5年生、9年生显著高于54年生秋茄,而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MDA含量均随树龄增加而增加,过氧化物酶(POD)随树龄增加而减少;(4)在冬季,叶绿素、MDA含量随树龄增加而减少,而Chla/Chlb值和POD活性均随树龄增加而增加,此外,秋茄叶片SOD活性随树龄增加呈先降后升的趋势.综合以上分析,在夏季5年生、9年生秋茄生长旺盛,而54年生秋茄代谢稳定;在冬季5年生、9年生秋茄的生理反应对低温较54年生秋茄敏感,但通过自身的代谢有效调节,仍能正常越冬.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红树植物秋茄(kanadelia candel)幼苗在不同浓度生活污水中培养两个月,通过比较在不同浓度生活污水中秋茄幼苗生长的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差异,研究不同浓度生活污水对秋茄幼苗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生活污水对秋茄幼苗的生长具有一定影响,低浓度的生活污水对秋茄幼苗的生长有促进作用,随着污水浓度增加这种促进作用加强,到中等浓度(40%左右)达到最大,而后随着生活污水浓度增加促进作用降低,最后出现抑制作用。本研究表明秋茄幼苗对生活污水的抗性较强,能耐受不同浓度生活污水的影响;同时表明红树植物对生活污水的适应能力较强,利用红树林湿地系统净化生活污水有一定可行性。试验结果为合理利用和保护红树林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8.
底栖动物在红树林区的分布不仅限于林下,通常许多软体动物还能附着或固着于红树植物的茎、叶等地上部分.2006年11月至2007年7月共四个季度对同安湾两片人工种植红树林进行了树上底栖动物的定量调查,共获得底栖动物8种,分别隶属于软体动物门2纲6科和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均属暖水性种类.凤林树上大型底栖动物年平均密度为10.74 ind·m-2,生物量为2.89 g·m-2.优势种为黑口滨螺和粗糙滨螺,前者主要分布在树干和较粗的枝条上且其密度在向海林缘达到最大,后者是唯一在6个采样点均能采到的广分布种.山后亭树上大型底栖动物年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586.51 ind·m-2和113.37g·m-2,优势种代表为角巨牡蛎和白脊藤壶,主要分布在红树主干和枝条上.  相似文献   
9.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