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国标省考县聘校用",是一种全新的教师聘任途径,近几年,我校通过这种途径相继吸纳了一批新教师。这些新教师不少是非师范专业毕业,即使部分师范专业毕业的也鲜有实习和见习的经历,岗前也少有专业培训的机会。那么,作为一名新教师,该怎样尽快进入角色,担当起学科教学的重任,早日成就自己的教育梦想呢?笔者就小学数学这个学科谈谈新教师课堂教学入门的"三步曲"。一、做好"三读",打下基础先读《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  相似文献   
2.
正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优等生由于学习成绩优异常常得到老师的钟爱;后进生由于学习成绩太差,常常受到冷落甚至歧视,老师很少为他们着想。这样就使得优等生和后进生的学习成绩两极分化愈来愈严重。这是违背《数学课程标准》中关于"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教学要求的。我们必须充分发挥所有小学生的学习  相似文献   
3.
黄瑞 《今日教育》2016,(4):42-43
《今日教育》:您教了二十几年语文,也使用过很多不同的语文课本,您觉得最近十年来语文最可喜的变化是什么?张咏梅:我做语文老师有两个感受,一是幸福,二是太难了。幸福是因为借助语文我可以跟孩子们在文化与生活中实现生命的共生共融,那种可以参与孩子们生命成长的感觉实在让人迷恋。太难是因为我们的语文课程折腾太多,关于语文究竟是怎样的一门课程一直未有清晰的表述,直至《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  相似文献   
4.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写话的要求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标准只是教学的指南,不可能对写作的形式、内容等作具体的指导。在实践中,我们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又结合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一年级学生的实际,作了如下尝试,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效。  相似文献   
5.
跑者留言板     
@不管跑步给身体带来多少好处,是一种仪式也好,是情绪宣泄的出口也好,单单就跑步而言,就是一件非常痛快的事情!为情所困的时侯,跑一跑就跑掉了一公斤的眼泪;压力大的时候.跑一跑就释放了大半的压力……跑步的人最能吸引别人的目光了,最有光芒!  相似文献   
6.
正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教授曾明确提出,语文课应该"教语文,而不是教课文"。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要重视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这显然告诉我们要依据语言表达的规律和学生言语学习的特点,构建相对完整的"语言文字运用"的教学体系,让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发展言语能力,提高语文素养,让学生在课堂上经历一个整体把握语言、重点理解语言、选择积累语言,到运用表达语言的过程,最大  相似文献   
7.
赵保平 《大观周刊》2011,(10):286-286
在教学中,我们必须遵循儿童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新课标理念来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使学生不仅”学会“数学,而且“会学”数学,“爱学”数学。  相似文献   
8.
<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这是一种重视学生主体的教学方法,符合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要求。构建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尽可能挖掘每个学生的内在潜能,让学生自主探究、发现、创造,培养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  相似文献   
9.
杭惠 《小学生》2013,(12):113-113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指出: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并直接提出了具体的量化指标:在九年的基础教育中,要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在400万字以上。对于低年级段来说,阅读教学的首要目标是让孩子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初步养成阅读习惯。在第一次教一年级的这个学期里,我努力提供服务,在促进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方面做了一些尝试。一、让家长成为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同盟军多年的教学经验让我认识到,一个家庭如果有阅读氛围,那孩子一定会喜  相似文献   
10.
<正>《新程标》要求,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为此,苏科版教材十分注重利用实例引入数学问题.然而,如何根据学生所处的实际环境,充分挖掘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最有效的学习素材,不是一本教材或一套教参所能完全解决的,它需要每一个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大胆地创新.根据平时的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