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0篇
教育   51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2篇
综合类   5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简论程颐、程颢的民本思想及其现实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大儒程氏二兄弟,不仅继承了儒学的民本传统,而且站在时代的前沿,对其进行了极富价值的时代性转化,作出了创造性的贡献。突出强调“民”的历史作用、重视民计民生、提倡尚贤任能、主张刑教兼备等,对稳定当时的社会秩序、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程颢是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名家和教育家,在其观点和学说中,教化观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教化实践中,程颢不仅强化了教的内容还注重化的方法,因此促使了其活动教化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3.
北宋王朝,外受辽金侵略,内部政治腐败,经济贫困,兵力削弱,国家财政支绌,社会阶级矛盾激化.宰相王安石为改变这种局面,于神宗熙宁二年(1069)实行变法,以期富国强兵.作为监察御史里行的程颢,多次提出反对意见,抵触安石,为其所不客,于熙宁八年(1075),被贬为扶沟知县.程颢来到扶沟,亲书"视民如伤"四字于案旁,作为座右铭.他勤政爱民,宽厚仁慈,注重民瘼,为扶沟百姓做了很多有益的事情.  相似文献   
4.
程颢、程赜所创立的理学思想,对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其中以“理”为本体、为核心而建立的理学体系,“真知必行”、“知行相合”的知行观,“万物有对”、“动静相因”、“动静不离”“物极必反”的辩证法思想,“中庸之道”、“大中之道”的中道观,“理”与“欲”、“义”与“利”相互关系的理欲观、义利观。以食为本,轻赋宽役,使民有时,仁政德治,规过养德,读书明理,因材施教,去疑求新,贵在自得等思想观点,都是很有价值的思想,我们应当合理地去取,为建设现代文明服务。  相似文献   
5.
在宋代历史中,程颢、程颐一般是以熙宁变法反对者的面目出现的,有人据此将他们归为守旧派.但事实并非如此,面对北宋中期严峻的社会现实,二程也提出了一套变法主张,其中的某些方面对于我们现时社会仍然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及至北宋已非常兴盛。生活在这一时期的程颢、程颐也深受其影响。据史载,二程尝至禅寺,多与僧客交往,并对佛学给予较高评价。在二程学说中亦多有对佛学的吸纳和借鉴。但是。二程作为以儒学道统继承人自居的封建士大夫,儒家的伦理政治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积极人生态度才是其学说的根本。因此,对于异于儒家的佛学采取了激烈地批判态度。这主要表现为如下特点。  相似文献   
7.
论程颢心学思想的传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连章 《天中学刊》2003,18(1):91-94
程颢建立的哲学体系,具有心一元论的本体论倾向。它直接影响了宋明显学中陆王心学学派的形成和发展。因为程颢的心学思想由谢良佐继承,后经王苹、张九成之传承,至陆九渊而集大成。到了明代则由王阳明 发扬光大形成陆王心学学派。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考证认为,二程从学于周敦颐的时间,不止是庆历六年在南安的一次,而且还有庆历八年或皇祜元年在郴州的一次;二程兄弟向周敦颐学习的内容并不限于人生修养方面,而且在某些学术观点上有所继承。  相似文献   
9.
在晋城市区北部,有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村庄,名叫古书院。这里是940年前,北宋大理学家程颢在晋城当县令、办书院渐渐形成的村落。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程颢调任泽州晋城县令,在晋城县四年,很有作为。刚满40岁的他退出仕途,与兄弟程颐专心研究理学,奠定了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10.
程颢,程颐所建立的道德理论体系,内容十分丰富,思想极其深刻,自始至终贯穿着“明理”二字。它通过穷究儒家经典中的义理,对道德本体论,人性善恶论,义利理欲论以及修养方法论等涉及伦理道德的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而系统的理论思考,提出了许多超越古人的独得之见,从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了儒家的伦理学说,使沉寂千余年的儒家道统,焕然生辉,为宋明理学的最终形成奠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其学术成果值得我们认真对待,批判继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