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篇
科学研究   3篇
体育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水是融化了民族精神的一种神圣的液体。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两条江河之水,书写了漫长的五千年中华文明,筑成一个民族的伟大灵魂。这江河,一北一南,澎湃东去。盘亘北国的大河是黄河,逶迤南域的大江是长江。两脉江河,亦刚亦柔,哺育了雄踞于世界东方的一个伟大民族。因此,在尘封的历史上,在炽热的人心中,这江这河就被尊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一首流传半个多  相似文献   
2.
胡金波 《江苏教育》2014,(11):12-13
<正>"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人们对夏天最突出的感觉是炎热,故有赤日炎炎、烈日灼灼、吴牛喘月、流金铄石等词语。夏天虽酷热难耐,但"夏天是花果成熟的季节"。我们"走进学习的夏天",若要"安享果实成熟的乐趣和快意",就应时刻不忘"非学无以广才,非学无以明识,非学无以立德","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努力在"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上下工夫、见成效。  相似文献   
3.
低碳全家欢     
正"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多美的乡间景色呀!想到这儿,我不仅有些心寒。当灰蒙蒙的天空弥漫着尘土和黑烟,苍蝇蚊子的嗡嗡声、嘈杂的喧哗声充斥着你的耳朵,你会怎么想?以现在的生活条件,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人类有了高科技,就像远离了"低碳生活"这四个字。我想:光说又有什么用呢?只有动手做起来才行啊!于是,我  相似文献   
4.
最后的呼唤     
正"回来,回来,隔山绕山来,隔水过桥来。莫在外面冷着饿着快回来,回来穿衣吃饭来……"故乡的七月,弥漫在村庄上空的不仅是那一阵阵的稻花香,还有这悠扬的叫魂声。那时你若丢三落四忘了什么,就会被大人恨恨地骂一句:"魂不守舍。"若你精神萎靡,不喜动荡那一定是魂不附体了,到了七月,家人就会认真地给你叫魂。奶奶早早就把那松柴做的火把晒了又晒。进入  相似文献   
5.
6.
智趣丝语     
《青少年日记》2014,(9):50-50
正雨骤,打不湿鸭子的翅膀;狂风,吹不灭萤火的灯光。对于带着任务来到世间的人来说,他要穿越的是被提前设定的磨难,一切障碍背后均有深意。此时,最应避免的是被周围的人群困扰,被他们的模式和言行制服。如果你试图跟其他人变得一样,其实是违背了自己的本性,也在对抗支持在身后的这股深意。你所能做的就是坚持本真的自己,这样才不枉来这世上走一遭。  相似文献   
7.
经济快速增长的中国一直依赖并继续依赖城市化进程获得发展。但不合理的规划、盲目的城市化,也使河流"碎尸万段",破坏了城市空间与水网的联系,甚至破坏了地表水的格局和形态。  相似文献   
8.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是唐朝杜牧的《江南春》,这首诗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深受赞扬。可是到了明朝,文学家杨慎却出来“纠错”:“千里”应为“十里”,因为“千里”太宽了,谁看得见?谁听得见?  相似文献   
9.
十月,是金秋,是高远,古人王勃有言:“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想丛这就是“晴空一鹤白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秋韵之所在吧。黄菊朵朵,桂香阵阵,风儿吻醉了山边的秋云,雨儿点亮了林间的秋波,就在漫天枯叶轻轻地、轻轻地滑落指尖时.我们跟随着温婉的秋静静地、静静地流去。秋天是农人们丰收的节日,  相似文献   
10.
“去割稻喽!”学校广场处的水稻已经金灿灿的了,我们早盼着收割。可惜太少了,只有科学组的同学才能参加活动,我们只有眼馋的份儿。不过今天下午,学校大队部组织我们高年级部分同学去校外实践基地参加割稻子的活动。我们欢呼雀跃着,打算一显身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