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4篇
科学研究   16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3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73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海外英语》2011,(11):44-45
电脑被“黑”,这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如今,能够被“黑”的不仅是电脑,还有手机,很多八卦新闻都是通过这种非法偷取他人手机资料的方式得来,实在是恼人。  相似文献   
3.
尽管默多克以退为进、滴水不漏,但并没有减缓其媒体帝国所要面临的巨大压力和空前危机。潘多拉盒子已经打开,受影响的不仅是新闻集团,整个媒体江湖也已卷入其中  相似文献   
4.
《中学生博览》2012,(22):43-43
一次,坐在后门的小A在上课时偷吃饼干,刚拿出一块奥利奥,政教就出现在后门的玻璃处,只见小A拿着那块奥利奥在政教的注视下,开始淡定地在自己的本子上蹭来蹭去,蹭完后还掸了掸本子,最后气定神闲地把那块奥利奥放进了笔袋里,然后政教就走了。(小A吓了一身冷汗……)  相似文献   
5.
德国所有的安全部门都聘有窃听和窥视专家,他们把电子耳朵和电子眼睛安装在他们所感兴趣的人物的房间里,进行“小”和“大”窃听活动。  相似文献   
6.
《新闻天地》2007,(3):60-60
发生在山西省大同市“1.11”伤害致死《中国贸易报》山西记者站聘用人员一案取得重大进展,1月19日21时许,随着主要犯罪嫌疑人侯振润、武强的归案,该案宣布告破。发稿截止时,涉案人员中已有7名犯罪嫌疑人被刑拘,对其他在逃的3名犯罪嫌疑人,公安机关仍在全力追捕中。  相似文献   
7.
窃听风云     
我上中学的时候看过一本旧书《英国谍报史》,作者"理查德·迪肯"是个假名——干过特务们的作家都喜欢这样,也许是怕被人肉的缘故。这书的翻译和校对是杨洁篪和他夫人——后来杨当了外交部长。书的内容还算严谨,里面历数了多年来英国情报机构的得失。其实在普通群众眼里,英国情报机关的形象一直不错,因为他们的形象代言人很成功——托了007先生的福。几年以后,我又看了本《政治部回忆录》,同样是化名出版的,讲英国情报机构在香港的情况,提到了英国军方在南亚的监听点,虽然殖民地一个个丢失,昔日的日不落  相似文献   
8.
5年前,《世界新闻报》意外曝光了只有少数几个亲信才知道的威廉王子膝盖受伤事件,英国报人虽然心生疑虑,却大都选择沉默。因为靠窃听电话来炮制独家新闻,在英国新闻界早已是公开的秘密,只是《世界新闻报》接下来的种种行为似乎连同行都不  相似文献   
9.
克洛斯 《高中生》2009,(11):52-53
隐蔽的照相机、小巧的窃听装置、神秘的武器,这些是情报人员使用的装备,还是电影中间谍使用的道具?这些是冷战中的高科技装备。还是剧场里的英雄和甜蜜娇娃手中的小道具?当关于詹姆斯·邦德的系列小说派生出一系列的电影后,冷战的概念就彻底改变了。  相似文献   
10.
《世界新闻报》爆出窃听丑闻,犹如开启了一个潘多拉的盒子,不仅使默多克的媒体帝国面临空前危机,整个传媒江湖似乎也卷入其中。在民主社会充任第四权力的媒体,受到前所未有的质疑和挑战。默多克帝国走过的道路告诉我们,如果媒体唯利是图,其社会责任意识必将泯灭,独立的防线必将崩溃。藉由此次窃听门事件,人们在检视法律漏洞、行业规范,以及媒体道德界限的同时,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公众有追寻真相的权利,媒体有报道真相的义务。而追寻真相的要义,即是坚持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