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38篇
科学研究   4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晶 《湖北档案》2016,(5):22-23
绿松石同和田玉、独山石、岫岩玉并称为我国“四大名玉”.是世界上稀有的珍贵宝石品种之一.70%的全球可开采利用量集中在十堰市.主要分布在鄂西北的郧县、竹山、郧西等地,矿山位于武当山脉的西端、汉水以南的部分区域内.今天,绿松石不断被大家热炒和追捧.如今提到竹山绿松石,很多人会想到丫角山、喇叭山,也被业界人士所看好.在清代,绿松石则称为“天国宝石”,因其“色相入天”而被列为皇家专用品和垄断珠宝.日理万机的乾隆皇帝也多次对竹山绿松石开采、整治、褒奖等情况进行了专门批示.  相似文献   
2.
游钓竹山港     
杨天举 《钓鱼》2009,(5):54-55
祖国北部湾260公里海岸线西端起点处,有个风景独好的海港,这就是闻名遐迩的竹山港。港湾位于中越两国界河北仑河之入海口,距南疆口岸重镇东兴市区13公里。从东兴乘6路公交车经松柏镇只防毒面具5分钟即可达竹山镇。  相似文献   
3.
漾濞彝族自治县南部,清水朗山余脉白竹山西北麓的龙潭乡,东临瓦厂乡,隔着漾濞江与巍山相望,南与鸡街乡山水相依,西与永平县龙街镇接壤,北靠太平、顺濞二乡,为三县五乡交界之地,辖国土面积146平方公里。乡政府驻地龙潭村,乡因村得名。全乡有白竹、密古、清河、水竹坪、龙潭、富厂、己路河7个行政村,51个村民小组,59个自然村落。乡内分散居住着彝、汉、白、苗、傈僳、傣、普米、回等8个民族,全乡总人口近7千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乡总人口的76%。龙潭在宋、元时期分属永昌府、蒙化直隶厅,明清至民国,区划小有变化,1949年前属漾濞县南区,后为白竹区,几经变迁为今日之龙潭乡。  相似文献   
4.
蒋捷《竹山词》之创作,一方面继承了李清照词别是一家之独尊词体的词学思想,创作了清新委婉的婉约词作;另一方面又在时代风潮的影响下,借豪放之体浇胸中之块垒。其委婉蕴藉如断肠不在分襟后,元来在襟未分时。柳岸犹携素手,兰房早掩朱扉。(《风入松.戏人去  相似文献   
5.
《语文世界(高中版)》2014,(4):F0003-F0003
南京市竹山中学高效阅读作为语文教改课题的研究与实验,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当时的大环境是.知识剧增的信息时代,小环境是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正处在吕叔湘先生斥之为“咄咄怪事”的严重的“少、慢、差、费”状况。  相似文献   
6.
《箓竹山房》包含了生态女性主义的雏度。二姑姑的悲剧和自然所遭受的破坏一样存在着重要的关联,它们都是受同一种统治逻辑的压迫所导致的结果。因此只有清除这种父权制的统治逻辑才能解决女性和自然。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详细的实地调查基础上,归纳了湖北西北部竹山(宝丰镇)方言的声韵调系统,简要分析了其音韵特点,又在共时层面上将它与江淮官话黄孝片方言进行比较,揭示出竹山方言的江淮官话特征,并据此将其划归江淮官话,但它同时又兼具了中原官话和西南官话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日前,竹山县委书记沈学强在充分肯定县档案局服务经济建设、服务社会、服务民生、服务“三农”、促进全县档案事业和谐发展所取得成绩时.深有感触地说:“潘口水电站能开工建设,是档案为圆竹山人民42年的梦想。提供了重要依据.这是许多人不知的事实。近几年你们扎实工作,卓有成效,我非常满意”。  相似文献   
9.
《滁州学院学报》2018,(6):87-90
徽州古书院竹山书院是处于明清两个朝代间最负盛名的书院之一。它的建筑及布局不仅体现了我国传统建筑工程技术的成就,更是把徽文化"植"入其中,并"栽"进了徽州的山水之中,是活着的建筑,是建筑、文化、环境合一的经典之作。因此,徽州古书院竹山书院的建筑及布局非常值得我们去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10.
吴组缃先生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的短篇力作《菉竹山房》,历来被论者们认为是一篇反对封建礼教的作品,文中的二姑姑也被厘定为“深受封建礼教毒害的女性形象”.但仔细阅读文本,我们不难得出不同于传统的结论,那就是文中的二姑姑是一位对爱情忠贞而且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比较富裕的智慧女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