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广播》2006,(5):79-79
自1956年国家推行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以来,全国绝大多数非盲人口已习惯写简化字,目前已有半数以上人口能使用普通话进行交际。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3月31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座谈会,纪念国务院《关于公布〈汉字简化方案〉的决议》和《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发布50周年。  相似文献   
2.
查阅日本专利文献,可充分利用其中的汉字汉字:中日文化的纽带中日两国有着数千年的交往史,古代日本从中国学习了大量的文化、科技及生产知识,其中汉字的输入对日本民族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汉字简化取得合法地位后,由于是分批简化,旧有的各种以汉字字形编制的著者排列法开始感到困难,再加简化汉字的主要原则是"约定俗成",以后必将会陆续出现一些新的公认的简体字,字形排列将更感困难,亟需一种新的不受字形变化影响的著者排列法。本人鉴于这一需要,在一九五五年初公布简化汉字草案后,即计划编制一个新的排列法。第一批简化字表和汉语拼音方案草案公布后,因工作需要,在一九五六年六月编订了一个"中国著者拼音排列表"(初稿),并以此试行分编了二万  相似文献   
4.
笔者曾解析那个"体"字.在简化汉字里,并非个个都简化得好,但这个"体"字简化得不错.它由两个字组成:人与本,人本即体.有学生问我:认知与体验有什么区别?我绕了一个弯,就先请他们用"体"字构词.  相似文献   
5.
1956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公布〈汉字简化方案〉的决议》,中国大陆开始全面推行简化汉字,但并没有废止或者消灭繁体字,也没有要求在所有场合都不准使用繁体字,只是把繁体字的使用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五十多年来,简化字已在公务活动、教育教学、新闻出版和其他公共交际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得到国际社会普遍承认。但繁体字在教学、研究、出版、文化、商业等领域及一定的人群中还有学习使用需求,繁体字是中国文化的根,知晓繁体字,就是知晓中国汉字的由来、中国文化的由来。在2008年底,台湾地区行政当局已决定推动繁体字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如何在坚持简化字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妥善处理好繁体字的学习使用,一直是很多学者探讨的热点。  相似文献   
6.
简化汉字具有权威性、合法性、群众性,已成为全球使用汉字的人的通用汉字。简化字不能废除,必须坚持使用简化汉字。  相似文献   
7.
正我们中华文字从甲骨文到如今的汉简,经过了几千年的锤炼和升华,愈显得既博大精深又形象生动,其实用性和严谨性是其他文字无法企及的。但是,我们对汉字的屡次改革和简化也产生了一些负面作用。单从美观上来讲,特别是从书法的角度  相似文献   
8.
"复"、"復"、"複"、"覆"四字在中国古代均有其特定的字义,在传统典籍中,并不存在"复奏"一词,"復奏"、"覆奏"也各有其特定的含义.1956年推行的简化汉字方案将"復"、"複"、"覆"诸字简化为"复",由此开始,"复奏"开始取代"覆奏"而出现在各个著述中.虽然1986年重新公布的《简化字总表》规定"覆"字不再是"复"的繁体字,但由于作者和编辑缺乏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以及对"复奏"代替"覆奏"所导致的法律文化信息的衰减缺乏应有的意识,"复奏"的使用仍在继续泛滥.  相似文献   
9.
唐金龙 《教育文汇》2008,(11):61-61
看奥运会开幕式,觉得可赞的地方太多。有一点我特别感兴趣,就是各国运动员入场顺序。按照国际惯例,希腊是奥林匹克的发源地,所以永远是第一个入场。其他的国家按第一个英文字母的顺序先后入场,东道主是最后一个。而我们这次则将依照各个代表团名称的简化汉字笔划顺序进行排列,以中国翻译的第一个汉字的笔划为准。  相似文献   
10.
李义琳  林仲湘 《寻根》2009,(5):14-17
我国大陆推行简化汉字已经50多年,半个多世纪来成绩是显著的。60岁以下的大陆中国人都是在推行简化字的大环境下认字学习的,新中国成立以后出生的大陆公民在国内都在用简化汉字阅读书刊,用简化字作为书写工具。汉字简化是汉字发展总趋势的观点,已经为广大群众所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