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猜想指的是由直观或直觉上的初步判断认为可能成立,而未经严格证明的命题,以及我们依据某些这事实建立的这种尚待证明的命题的创造性思维过程.在数学解题中运用猜想对于我们学生探索解题思路、开发智力,培养创造能力具有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尝试以身体为参照系,对身体内的组织采用三材法加以分类,对身体外的事物以五行加以分类.同时,对这一分类系统引用西方学者关于生命的自然哲学观加以印证.作为应用,尝试依据阴阳五行数理解读身体的类比性数学内涵,并简要论证中国哲学不相信上帝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谚语论集《中华谚语志》中丰富的谚语可视为汉语谚语的缩影。其中类比性谚语尤为典型,其在形式上可分为句内具备类比关系的谚语和同义谚语的类比性谚语群,在内容上突现了谚语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特点。类比性谚语在具体的直观领悟中传授事理,独具特色,是我国传统的类比思维的生动例证,探究此书的谚语也是对汉语谚语整体面貌的管窥。  相似文献   
4.
在数学中,演绎推理有助于证明,而合情推理有助于发现。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也要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以"图形与几何"为载体,找准"图形与几何"与合情推理的契合点,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发现力、建构力和创造力,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5.
新大纲强调“提高学生数学探究能力”,新课标把数学探究作为“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本分三个方面例谈类比性探究题的解法,以引导同学们在培养解题能力的过程中感受到课程改革带来考题创新的新气息。  相似文献   
6.
一、利用生活与数学的联系,确定学习的起点1.开展有趣的实践活动,增强学习的直观性。教学中经常发生的现象:“我听懂了,但很快就会忘记;我看见了,就可能记住了;我做过了,便真正地理解了。”通过实践活动,用学生自身智力去消化数学,对数学体验更直观,使数学领悟与生活的联系更具体。如在“数量关系”教学中,“单价、数量、总价”比较抽象,但这方面的生活经历是很丰富的,课程设计可采用“小鬼当家”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家长指导下去商店购买商品,在买卖的过程中去发现“单价、数量、总价”三者之间的关系。实践活动直接地体现了数学学习过程,密切了生活与数学的联系,真正体验了数学就在身边。2.利用熟悉的生活情景,增强学习的类比性。生活情景是学生在生活中已经被约定俗成了的过程回忆,它能带给学生共同的经验与感受。如小明从一楼上到三楼需要6分钟,那么从一楼上到六楼需要多少分钟?学生很容易说出:12分钟。其实答案是错的。他们忽视了从一楼至六楼,要上五个楼层的楼梯;需要15分钟。让他们的生活情景在数学学习中重现,同时激发许多类似的新想法,从而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二、优化课堂教学的设计,拓展学习的空间1.展示过程,变示范性教学为探究性学习,让学生...  相似文献   
7.
<正> 联想是由对某一事物的思维引起对与其相关的事物的思维的心理活动过程,是联结关联问题的桥梁.联想有助于我们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达到化未知为已知的目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