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教育   13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系谱学从尼采到福柯的发展,揭示了其反对基础主义、反对本质主义、反对理性中心主义的特征,阐述了系谱学作为对起源(来源)的研究,将非理性的、偶然的、不确定的、非连续的和异质性等被传统科学排斥在外的东西,纳入自己的视野,从而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形成了一种新的思想和方法。同时揭示了系谱学与复杂性科学的关系,认为系谱学和复杂性的相通之处在于它们都反对还原论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解读福柯:从“知识考古学”到“系谱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柯的知识考古学和系谱学就其含义、基本思想有所不同 :知识考古学重深层结构、重知识 ,系谱学重表面细节、重权力。但二者并无性质差别 ,它们都试图从微观的角度重新考察社会历史 ,都试图打断历史连续性的巨大链条 ,倡导非连续性或断续性 ,非连续性或断续性是福柯思想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3.
福柯话语理论的建构主要由知识图式论、考古学及系谱学三个方面组成,通过揭示话语意义链中额外的"溢出意义"来打破话语秩序的不证自明性,并将这种自明性结构称为知识图式,考古学通过对不同知识图式间的考察确立了话语对历史的建构作用,叙事话语构成的"新型历史"预示着系谱学的开端与人本主体的消亡。由此,话语理论促使了人文科学认识论的话语转向,其表现在历史的断裂、科学取代了人以及话语权力成为社会主体,而寻求可能性抵抗策略的思路仍然孕育在人的感性之中。  相似文献   
4.
系谱学是福柯的重要哲学方法。文章主要从分析它的两大任务 ,核心原则 ,肯定了它作为新的历史写作模式 ,促使人们改变传统的“认知方式”和“做事方式”的积极意义。同时 ,文章也指出了它的矛盾、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5.
鲁迅在人群申与尼采的形象很相似:一个惟一者,启蒙教师,圣人与民众对立。尼采37岁悟到,欧洲文明的演化规律就是永恒轮回;鲁迅37岁时悟到,中国历史就是一治一乱的大循环。鲁迅的拿来主义精神是为了综合提升文化,尼采对文化的态度也是提倡综合。  相似文献   
6.
把葛兰西思想与福柯思想进行对照研究可以充分显示后现代思潮对传统思想的冲击与挑战.在政治上,葛兰西坚信团结的力量,把政党看作是"现代君主".他倡导有组织的政治行动,对构建积极的革命策略充满热情;而福柯则沉湎于各种越轨行为与性的体验,他拒绝政党政治,认为一切以革命的名义发动的政治行动都有陷入法西斯主义的倾向,他拒绝赋予这些政治行动以道德和伦理的正当性.在历史观上,葛兰西坚持黑格尔式的历史目的论,而福柯则以尼采主义者的姿态用系谱学反对历史主义的宏大叙事,强调历史的偶然性与外在性.在哲学上,葛兰西坚持意识自主的主体性哲学,福柯则对理性主义和人道主义持激烈的批评态度.福柯以激进的锋芒批评了传统理论的缺陷与不足,但这不能说明他已经超越了康德以来启蒙主义关于人之自由的哲学规定.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抛弃启蒙理想,而在于改造理性和主体的概念,从而引导更为积极的政治与历史实践.  相似文献   
7.
本文立足于傅柯( Michel Foucault)的考古和系谱学方法,考掘和分析澳门教师教育政策形构的条件及论述等权力议题,借以检视现时的教师教育政策,并为未来教师教育提供发展方向的思考。分析显示,澳门教师教育的发展在澳门自身和外部的政治社会条件和脉络下形成“不连续”的发展论述,由“漂流”和“零散”状态发展为规范化和系统化的教师教育政策。《非高等教育私立学校教学人员制度框架》法律的通过是澳门教师专业的里程碑,诚然,这也间接为教师教育制定了一些参数。教师教育的双重使命在基础及高等教育改革的前提下,愈见复杂,既是基础教育的支援,也是高等教育的一部份。如何安身立命,发挥双重使命,实是各地区教师教育共同关注的议题。  相似文献   
8.
鲁迅在人群申与尼采的形象很相似:一个惟一者,启蒙教师,圣人与民众对立。尼采37岁悟到,欧洲文明的演化规律就是永恒轮回;鲁迅37岁时悟到,中国历史就是一治一乱的大循环。鲁迅的拿来主义精神是为了综合提升文化,尼采对文化的态度也是提倡综合。  相似文献   
9.
福柯在回应康德“何为启蒙”时指出,为了理解我们是谁,我们身在何处,我们需要一种当下本体论(ontologyofthepresent),从而去回答:我们处在什么样的时代。这就意味着我们需要去探索一种历史系谱学,去考察我们到底怎样被构成主体,我们的所说、所做、所想如何为社会所形塑,并为其所接受。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去想象一种哲学生活——关注自我的生活,从而去发现生成变化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系谱学的视角下,本文使用话语分析的方法重构了"洪堡的大学观念"这一特定研究母题在德语学术语境中的话语建构过程.作为拥有强大学术生产力的论题,它诞生于德意志帝国与魏玛共和国时期有关"洪堡教育观念"的诠释学研究,形塑于联邦德国的高等教育政策论争之中,并为当代的"洪堡神话"系列研究所质疑和批判.借由对其话语形式和知识秩序流变与特征的细致分析,本文尝试以呈现一部有关洪堡的"神圣观念演化史"的方式,从史学史的维度批判一种具有元史学特征和超历史意义、作为"绝对知识"的"洪堡大学观念",继而使洪堡教育思想在新视角和新语境下得到重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