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334篇
科学研究   47篇
各国文化   1篇
综合类   13篇
信息传播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是作者长篇论文《薄姑、薄人的来源与迁徙》中的最后三节,论述了繁人和博人的迁徙源流及博姑各支裔的姓氏概况。  相似文献   
2.
研读了某地两校2016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化学调研测试卷,评析试题的命题以及学生的答题情况,认为某些一线教师在贯彻新课标等方面尚有差距,具体表现在对化学教学内容的“难、繁、偏、旧”的失控。究其表现与成因,可简明归纳为因“繁”而“难”、因“旧”而“偏”、求“异”而“误”等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国戏剧戏曲学的奠基之作,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具有鲜明述学特征:一是"信而有征",注重铺排史料,言必有据;二是"考胜于史",长于史料考证且有独到发现,史的论述较弱;三是"述繁论简",引述文献繁复,论评阐发简略。  相似文献   
4.
李玉成 《邯郸师专学报》2002,12(2):28-30,33
《雷雨》中周朴园为什么一再逼繁漪看病吃药,这一有悖常理的举动自1933年该剧创作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试图分析并说明一个观点:周朴园这样做的真正心理动因是察觉妻儿乱伦丑行后采取的一种掩盖家丑、弃卒保车措施--逼疯繁漪,保全周萍。  相似文献   
5.
张丰 《现代语文》2007,(7):109-109
读过《雷雨》的人,大都会被这样一个女人打动。或是因为她的偏执与不幸,或是因为她的美丽与落寞,或是因为她的聪慧与无奈。这个女人,着一身镶灰花边的旗袍,从走廊上静静走来,阴鸷而沉郁,如同一朵黑色的玫瑰在满园的暮色里散发忧郁妩媚的芬芳。  相似文献   
6.
非洲菊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综述近几年来非洲菊组织培养中包括外植体选择、组织培养培养基筛选、移栽管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烦恼     
一直以来,不乏有探索语文教学改革之人.陶行知、叶圣陶、魏书生、于漪等,他们的探索创新在语文课堂上留下了一串串永闪光芒的足印特别是陶行知老先生关于创造教育的理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新课程标准下.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可以从他身上学到改革传统语文教学的自信,产生教学研究的勇气,并结合自身实际,  相似文献   
8.
“转化”是重要的化学思想.在解题中灵活运用“转化”,就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大大提高解体的速度和准确度.下面通过例题来说明常用的转化策略.  相似文献   
9.
1974年出土于洛阳的“繁阳之金”青铜剑铸工精巧,装饰华美,尤以其从部四字铭文,令人注目:其一,先秦古繁阳有二,究竟应为何处;其二关于“金”的真正含义;其三,衣冠带剑的具体功用。据考证,所指繁阳当是南繁阳,地点在今河南新蔡县以北,当时是经济要地,地理位置重要,属兵家必争之地;剑铭中“金”字的含义当指兵器,“繁阳之金”应释为繁阳所铸之剑;衣冠带剑有相当的功用,即表身份、封爵及出使访客时带剑。此外古人带剑还具有礼治和修身养德方面的意义,表现了剑除有与戈、矛等古代兵器共有的兵器属性之外,还有其特有的非兵器属性。正是这一属性,使得春秋战国间带剑之风十分盛行。  相似文献   
10.
蘩漪的悲剧是她追求个性自由、爱情幸福与周公馆令人窒息的环境之间的冲突、是马克思所说的"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冲突"所形成的.蘩漪的追求是正常且合乎人性的,是生命为了改变生存境遇、争取精神自由,在苦斗中走向毁灭的生存悲剧.其强烈的反抗和最终的毁灭反映了女性个性解放冲决罗网的时代精神和崇高的悲剧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