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0篇
教育   96篇
科学研究   5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3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3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薪伊: 现为中国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话剧艺术研究会常务理事、国家一级导演,签约上海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2003年11月荣获白玉兰戏剧艺术特别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待遇.曾连续导演了数十部舞台艺术作品,兼涉话剧、音乐剧、儿童剧、歌剧、京剧、闽剧、越剧、粤剧和黄梅戏等众多剧种,多次荣获全国及各地戏剧节多类奖项,由她主笔编写的<徽州女人>文学剧本获曹禺文学奖.她导演的话剧<商鞅>和京剧<贞观盛事>荣登首批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前列.她导演的剧作博杂融通,既视野开阔、气势恢弘,又蕴涵着细腻委婉的文化韵味.  相似文献   
2.
北大红楼中有不少的名人.许多逸事都有纪录的价值.如马裕藻、许之衡、林损、刘半农、钱玄同诸人都已去世,又事隔二三十年,现在谈谈似乎也不妨事了。但是他们都是我的前辈.随便谈讲他们的故事.虽然并不一定牵涉个人的私德,而且讲话的人也无故意毁谤的意思.总之逸事都不免有点滑稽味,那就含有小小不敬之意,不是后学所应当的。所以不能不从谨慎,只好选择无甚关系的事情记述几则下来,真是所谓管中窥豹,  相似文献   
3.
在上海市余庆路和衡山路的交界处可以看见一大片绿地,绿地上竖着"徐家汇公园"的标记,在绿地靠近天平路的角落,有一幢独立的红色小楼,如今这里是一家法国餐厅,其前身便是中国唱片公司上海分公司的所在地.最早这里是百代唱片公司所在地.  相似文献   
4.
江顺诒的小说评论《读〈红楼梦〉杂记》在红学研究史上颇具影响,许多观点很有新意和深意,为历代学者们所重视。本文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一、“《红楼梦》,悟书也”;二、“所谓宝玉者,即顽石”,《红楼梦》是一部自传体小说;三、“为古今人才痛苦不已”,江氏对红楼人物多有自己的独到的评论。  相似文献   
5.
关德洪 《新闻知识》2007,(10):76-77
20年前,由著名导演王扶林执导的电视剧《红楼梦》吸引了亿万观众,长播不衰,成为经典;20年后,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将重回大观园,再谱新《红楼》:北京电视台携手中影集团,投巨资,请名导,在世界范围内海选演员。  相似文献   
6.
胡文彬先生的红学著作向以短小精粹、言之有物、贴近文本、贴近读者见长。其新著《感悟红楼》是这种研究方向的代表。面对目前存在的将《红楼梦》研究泛娱乐化、非文学化、非学术化、神秘化的倾向,我们应该提倡胡先生这种"辅导读物"式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现代芸芸红学家中,吴世昌至少有四度题咏《红楼梦》的经历。首先是1959年,吴氏《红楼梦探源》英文本脱稿,纪诗五首。此后三度皆与题画有关。1963年,画家刘旦宅为徐平羽绘制《红楼人物图》十二幅,吴氏每幅题诗一首。1978年,吴氏再度应邀,与另外几位诗人为刘旦宅所绘《红楼梦》故事图十二幅题咏,辑成《1979年红楼梦图咏月历》,吴作二首。稍后在1979—1980年间,为程十发所绘《红楼梦人物图》题咏十六首。三度所作题画诗共计三十篇次,诸作皆为七绝。通过此三十篇题画诗的讨论,可以考察吴世昌如何透过诗歌创作与《红楼梦》文本、图像发生互动。  相似文献   
8.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同时要求学生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根据这一教学目标笔者将《林黛玉进贾府》的课堂教学进行了一番改良,在不同的专业班级中上出了不同的味道,让学生品读出了不一样的"红楼"。  相似文献   
9.
红楼往事     
位于北京五四大街的“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因其红砖、红瓦,被人们习惯地称为红楼。  相似文献   
10.
李莎莎 《青年记者》2007,(14):112-113
2005年,是由湖南卫视全力打造的选秀节目“超级女声”最为红火的一年。随后,在我国的电视屏幕上出现了门类繁多的电视选秀节目,围绕娱乐这一主题,“海选”、“PK”成为大多数选秀节目的行走路线。伴随着数量的增多,受众的关注视点被分散,选秀节目在表面的繁荣之下慢慢冷淡,并引发了来自各界的质疑之声。于是,面对这个尚可开发的市场,[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