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威廉·福克纳有着乡里人那种傻劲和死心眼 ,他不一味追求技巧 ,要说技巧也是经过艰苦的艺术探索所表现的艺术技巧无意识而已。他深深地爱着自己的故乡———南方 ,他以自己的无限执着展示了一幅南方生活画卷 ,并把所有先锋派的创新技术都一一加以试验 ,从而成为了一位大师级作家 ,而他的乡下人本色自然也投影在他的作品的人物身上了。  相似文献   
2.
夜晚     
夏季的夜晚,多少事物在空气中坠落:农事、汗液、梦呓、裹盐纸、湿淋淋的月亮……在静谧的夜中,在光怪陆离的表现主义画家的画布上,在众人梦中的奔走相告中。隐秘的浩空,群星闪烁,像撒在一只海蓝色表盘上发亮的沙粒。众神敛迹息声,心灵变得黯淡、舒缓……小镇在夜空的背景中,翘起乌黑的檐角——在夜色的遮蔽下,小镇显得蒙昧神秘,姓氏未明,地址不详,更像是  相似文献   
3.
沈从文和福克纳都有着浓郁的乡土情愫.他们不约而同地赞美原始的人性美和人情美,呼唤人类情感得到正常的交流,痛恨近代文明对淳朴的乡村生活和美的人性的浸染和破坏.他们的创作有着一种内在的精神上的系统.但由于国度和民族的不同,作家本人的素养及个性的不同,他们笔下的风土人情也就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和风格.本文试图对此作一平行的比较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威廉·福克纳是20世纪美国文坛巨匠和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的许多作品都以战后南方的缩影,虚构的约克纳帕塔法县为背景,揭示了南方传统价值观的衰败.而他著名的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玫瑰>所表现的人物形象被视为福克纳的"约克纳帕塔法"体系人物形象的一个缩影,几乎涵盖了福克纳南方情结根源的方方面面.文章分析了该短篇小说中的父权制度、性别歧视和种族压迫三个方面,希图破译福克纳的南方故土的情感符码.  相似文献   
5.
本文将福克纳在中国的译介分成三个阶段,分别是文革结束之前,20世纪70年代末到2000年,以及新千年以来的10年,进而对福克纳在中国的译介和研究情况作一详尽的梳理和评述.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福克纳在中国的译介分成三个阶段,分别是文革结束之前,20世纪70年代末到2000年,以及新千年以来的10年,进而对福克纳在中国的译介和研究情况作一详尽的梳理和评述。  相似文献   
7.
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深受家庭传统和南方风土人情的影响。他的作品中有南方人特有的幽默感,深入刻画黑人与白人的地位、相处、矛盾等敏感问题,生动描绘出惟妙惟肖的南方人形象。福克纳的很多小说都设在虚构的约克纳帕塔法郡(Yoknapatawpha County)中,原型是他故乡所在的拉斐特郡(Lafayette)。约克纳帕塔法是福克纳作品的标志,是文学史上有名的虚构地点之一。莫言笔下的"高密东北乡"就是类似福克纳的约克纳帕塔法镇一般的文学地理世界。1949年,因为"(for)his powerful and artistically unique contribution to the modernAmerican novel",福克纳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在斯德哥尔摩发表的得奖感言是诺贝尔文学奖最精彩的感言之一。他说道:"我拒绝认为人类已经走到了尽头……人类能够忍受艰难困苦,也终将会获胜。"这席发言和他的性格十分吻合。他捐献了自己获得的奖金,要"成立一个基金以支持鼓励文学新人",最后建立了国际笔会/福克纳小说奖。  相似文献   
8.
威廉·福克纳为美国南方文学的代表作家,一位描写死亡、失败和堕落的天才,194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对美国当代小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约克纳帕塔法"是福克纳作品的标志。为创造这个神话王国,福克纳花了整整三十三年的时间。本文针对"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中的主要作品进行探讨和研究,展现他的写作思想和风格。  相似文献   
9.
威廉·福克纳为美国南方文学的代表作家,一位描写死亡、失败和堕落的天才,194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对美国当代小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约克纳帕塔法”是福克纳作品的标志。为创造这个神话王国,福克纳花了整整三十三年的时间。本文针对“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中的主要作品进行探讨和研究,展现他的写作思想和风格。  相似文献   
10.
福克纳是美国南方文学的领袖,20世纪最伟大的美国作家之一,诺贝尔奖获得者,他以故乡为蓝本,构成了规模宏大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在这些诸多的家族小说中,大致可分为家族“发迹史”和家族“没落史”。整个作品贯穿了作家对生活与历史的深刻认识和高度概括,反映了作家对时代嬗变过程中家族命运的思考,有力说明旧式家族的没落是时代变革的必然结果。小说的表现手段异彩纷呈、新颖独特,是作者对一系列写作技巧精彩纯熟的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