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0篇
体育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颖 《河南电大》2011,(4):35-37
《金瓶梅》中,有大量的用药情节,形成具有审丑文化意蕴的药意象。药意象折射出人物灵魂的丑陋,隐喻社会现实的弊病,体现小说的审丑特色。西门庆的罪恶人生,始于生药铺,历经借药纵欲、以药自救,终至无药可救。李瓶儿一生痴迷,依赖于满足病态情欲的药物。潘金莲偷情杀夫、纵欲争宠、通奸堕胎的人生畸变过程,药物始终参与其中。文章着重对《金瓶梅》的药意象进行阐释,并探讨其在药意象源流史上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2.
对于克洛德这一人物形象的评价常常有这样的核心语句:“副教主的外表何等令人肃然起敬,但心灵却是多么邪恶毒辣”,“他本质上是一个纵欲主义者,他对爱斯梅拉达的追求是一种‘罪恶的情欲’”,“作者虽然通过他揭露了教会的虚伪本质,但将他写成一个牺牲者是为他开脱罪责”,等等。  相似文献   
3.
封建社会末期的东西方文化对女性的歧视在本质上并无不同。比较《十日谈》和《红楼梦》,前者露骨谈性,有纵欲主义之嫌;后者隐晦说情,重在"意淫"。两部作品中,女性的处境不同,但实质都是昭示当时东西方女性的低下地位。  相似文献   
4.
《金瓶梅》不是写社会黑暗、官场腐败的反封建反腐败的政治小说,也不是写新兴商人悲剧的经济小说。《金瓶梅》是一部性小说,是全方位揭示晚明社会性纵欲风气的性小说。它在中国性文化史上、中国古代小说史上、小说艺术发展史上、中国社会发展史上,具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是阳性诗的时代.阳性诗有三个特点: 纵欲、浪漫和非理性.对中世纪宗教禁欲的极端反抗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阳性诗产生的时代原因.  相似文献   
6.
“三言”、“二拍”中的不少篇章都出现了对僧人偷情或纵欲行为的描写,在这种描写中,作者表现出了相当复杂的心态:既想宽容正常的人欲,又对过度纵欲抱有与生俱来的反感。而两相权衡的结果,最终往往是使欲望回归于理性的束缚。在明代文人的这种选择背后有着复杂的社会文化背景,而时代的特殊性也是其中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杨朱》篇对于否定道德的纵欲主义,理论上作了相当细密的分析,构成了一个相当完整的体系。  相似文献   
8.
李云峰 《文教资料》2012,(15):11-12
从先锋时代开始,余华就试图沿着非理性的内部轨道,深入人性最黑暗的地方。《兄弟》延续了对丑陋人性的批判与揭露,主要从李光头的纵欲和亲情破裂、刘镇群众的集体性窥视和围观这两个方面,充分展现了非理性、非常态下的丑陋人性,而且突破了个人和某个群体的局限,把国人推上了手术台,耐心细致地解剖了国人的灵魂,执著地探讨了国民劣根性和人性的困境。  相似文献   
9.
北大校方近日证实,该校一名已婚王姓男教授与云南丽江一高中生发生婚外情,并许诺帮助其到北大读书。后因事未办成,遭对方敲诈而报警。鉴于王的行为严重违背了教师应有的道德品质的要求。也违反了学校的师德规范要求,败坏了学校的声誉,北大已停止该教师工作,解除其教师职务。  相似文献   
10.
《金瓶梅》中,有大量的用药情节,形成具有审丑文化意蕴的药意象。药意象折射人物灵魂的丑陋,隐喻社会现实的弊病,体现小说的审丑特色.西门庆的罪恶人生,始于生药铺,历经借药纵欲、以药自救,终至无药可救.李瓶儿一生痴迷,依赖于满足病态情欲的药物。潘金莲偷情杀夫、纵欲争宠、通奸堕胎的人生畸变过程,药物始终参与其中。论文着重对《金瓶梅》的药意象进行阐释,并探讨其在药意象源流史上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