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星 《考试周刊》2014,(7):30-31
<正>1.丞相。秦、汉定制,丞相为辅佐皇帝的最高政务长官,与太尉、御史大夫地位略等。太尉掌军,御史大夫掌监察,又兼为丞相之副,起互相制约的作用。汉代初期,有时置左右丞相各一人,但一般只置一人,不分左右。魏、晋以后,真正担任宰相的多用其他名义,而丞相只用位置权臣如曹操、王导等,往往进一步即登皇位。一直到南宋孝宗以后,才又采用左右丞相名称。辽、金、元亦同,但是此时的丞相已无汉代丞相的实际权力。明初亦设左右丞相,不久即废,只以内阁诸臣参与机务,自此以后不再有丞相之名。但习惯上唐、宋之同平章事亦以丞相  相似文献   
2.
明朝的监察官御史官官品都不高。朱元璋为了朝纲独揽,取消了千年宰相制度,设立六部等分割宰相权的机构,在六部中又设立六科给事中,相当寸咱们的纪检监察局,六部当然是部级架子,六科呢,虽然不能顾名思艾说是科长,但是其级别确实也是不高,给事中的“中长”只不过是“七品芝麻官”,  相似文献   
3.
何非 《大观周刊》2012,(6):29-29
谏官制度是中国监察体系基本架构的一部分,它是君主制自我完善的内在要求。到宋代时,谏官制度发生了重大转折:谏官机构开始独立;给事中封驳权开始弱化,弱化的封驳权针对中央六部;同时谏官御史职权开始混同,出现了台谏合一的现象。谏官出现流变最本质的的原因在于君权为了独大必然会不断分化控制相权,谏官实际成为皇帝控制相权的工具,这是专制制度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4.
刘冰 《图书馆学刊》2010,(7):F0002-F0002
贺钦(1437~151O),字克恭,别号医闾山人,人称之为医闾先生。祖籍浙江定海,其父从军戍守辽东,定居辽西义州卫。明成化二年(1466)登进士第,授户科给事中。病归后,在凌水河畔、闾山脚下讲学40年,"士之登科目、笃行谊者,多出其门"。主张"为学立志,学贵有恒,身体力行,追穷学理,怀疑善问,学以致用"。贺钦身后,其子士谘搜录其生平言行及诗文遗稿,以成《医闾先生集》9卷。  相似文献   
5.
《朱子实纪》12卷,明戴铣辑。明正德八年鲍雄刻本。戴铣字宝之,婺源人,明弘治九年(1496)进士,改庶吉士,授兵科给事中,后调南京户科,以疏弹太监下诏狱,卒于廷杖之下。世宗立,赠光禄少卿,事迹《明史》有传。著有《朱子实  相似文献   
6.
出版史话     
汗牛充栋:语出柳宗元《唐故给事中皇太子侍读陆文通先生墓表》:孔子作《春秋》,千五百年,以名为传者五家,今用其三焉。秉觚牍,焦思虑,以为论注疏说者千百人矣。攻讦很怒,以辞气相击排冒没者,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大  相似文献   
7.
明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监察制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时期,其许多做法仍然对今天有重大的借鉴意义。本文试从《明史.职官志》的历史记载中对其监察机构的构成、职责、运行原则等方面作一初步的考察。  相似文献   
8.
《民族教育研究》2009,(4):F0002-F0002
临清市民族实验中学位于临清中州考棚街。左依运河,右傍卫河,后倚连通两河的会通河,东毗鳌头矶,西邻文昌祠,紧临明朝临清县治遗址。学校始建于1755年.为当时的”清源书院”,道光年间的回族学界名人、辛丑科进士、台湾道尹洪毓琛,咸丰丙辰科会员给事中马元瑞就从这里脱颖而出,升阶人仕。  相似文献   
9.
北魏宦官王馥墓志记载了其担任宦官诸职的情况,表明北魏孝文帝建立的宦官体系内,中黄门地位高于小黄门与中谒者。孝文帝改革在着重参考了汉代女主统治时对宦官制度所做的调整之后,将原有的内侍系统与汉代宦官系统互相匹配,融入了“给事”因素,其结果便是中黄门的地位被调整到小黄门之上。而后一人同时兼任两宫宦官,无须再挂有“给事”头衔,“中给事中”等成为固定官职。  相似文献   
10.
钱征 《教育文汇》2009,(7):58-59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配套成龙,俗称“三百千”,经历宋元明清以至中华民国,始终是城乡蒙馆缺一不可的通用课本,千年不废。影响深远。《千字文》是南朝梁武帝在位时期(502-549)编成的,其作者是梁朝散骑侍郎、给事中周兴嗣。《三字经》的作者,虽然有几种说法,但世传是南宋王应麟(1123—1296)。字伯厚,号深宁居士。惟独《百家姓》的作者不明。有人曾发出这样的感慨:“这可能是一个永远也无法解开的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