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4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丹元  陈莎 《美育学刊》2020,11(2):47-54
2019年正值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国电视剧创作出产了许多革命历史题材和现实主义电视剧佳作,同时网络剧也开始从边缘走向中心,成为观众喜闻乐见的电视剧形式。通过梳理、概括国内重要的学术期刊、报纸和会议论文中关于电视剧研究的文章,并从内容创作、美学价值、类型特点和女性塑造等几个方面进行解读,可以归纳出本年度电视剧研究的热点和焦点,同时也提出了对电视剧研究新动向的一些看法,以期为电视剧研究和创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苏雪桐 《视听》2021,(1):55-56
随着网络技术的兴起和发展,网剧逐渐成为除上星剧外的又一大剧集来源.近年来,相较于上星剧,网剧在播出制作上有着更大的发挥空间.同时,越来越多高质量网剧的出现,也让网剧名声在外,其中悬疑类网络剧因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吸引了一定的话题度和讨论度.本文基于新媒体视角,以2020上半年"最火家庭悬疑剧"《隐秘的角落》为例,探究网络悬...  相似文献   
3.
网络剧的产生和发展与当代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密切相关,互联网技术将草根舞台和现代化技术相结合,促进了原始的非艺术产品向着艺术产品转化。随着社会公众的审美观念转化,对网络剧的态度也有所不同,这就要求网络剧的创作者具有一定的互联网思维,学会利用互联网中的一些特点,发散性地创作。本文重点探讨网络剧在互联网思维下的艺术生产和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4.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新媒体的兴起,以其为平台,借助热门话题和互联网流行元素构成故事框架的网络剧渐渐抓住受众的眼球。在2013年,万合天宜与优酷共同制作的《万万没想到》第一季以7亿的总点击量被誉为"2013年第一网络神剧"。剧集规划"碎片化"、互动性强、夸张的人物和剪辑都成为其获得巨大成功的重要原因。本文以叙事学作为基本的理论基础,以《万万没想到》第一季为例,从人物特征、情节特征、叙事形态特征以及商业和新媒体的角度进行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白蛇传是我国四大传说之一,流传至今已经拥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并由最初的简短粗陈叙述朝着世俗化方向发展,形成了全新的民间文学作品。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其以网络剧形式出现,突破了时空限制,为群众带来了全新的体验。文章对网络剧与白蛇传传说的演变分析,并研究白蛇传传说在网络剧中的重构,采用影视形式诠释白蛇传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6.
杨雪  刘娜 《编辑学刊》2021,(2):37-43
文章从产业、政策和技术三个层面,锚定现阶段我国网络剧的发展状况.在新需求、新政策、新技术的影响下,网络剧的精品化转型是必然趋势.不同于传统电视剧,网络剧的精品化发展有其独特的逻辑,商业属性与社会价值相统一、内容与服务相协调、生产与推荐一体化的融合趋势,和多元的视频形态、多样的视频平台、传统影视模式与互联网原生文化“和而不同”的共生趋势,共同构成了当前网络剧精品化的发展逻辑.  相似文献   
7.
王岚  吴占永 《传媒》2018,(6):91-93
近年来,网络剧在市场、演员、资本等方面取得了重大发展,但在观念、制作、播放等层面却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认为,要更好地推动网络剧市场发展,应在网络剧的监管、制作、播放环节上加强规范化管理,还需建立起以受众口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依据的多重评价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8.
2014年以来,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以及相关政策的推动,我国网络电视剧在量和质上都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突破,逐渐形成以IP为主要内容来源、各大视频网站自制割据为营的趋势。但从产品经济角度看,目前我国网络剧的营销仍存在内容原创性不足、制作模式落后、营销循环性差等问题。本文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以2016上半年收视率最高的网络剧《最好的我们》为具体研究对象,依托于产品经济视角来分析我国目前网剧的营销手段,试图探究适用于我国特殊网络环境,具备可持续性的网剧营销模式。  相似文献   
9.
从"文化生产"的研究视角来考察2013年取得了较大商业成功的网络剧《万万没想到》,可以见出,今天的文化产业创新发展要以"互联网化"应对受众构成、趣味和观看场景等综合变迁作出调适,才能取得市场成功。这个调适过程包括三个维度:首先体现为"专业"对"业余"吸纳并形成"参与性"生产机制;其次是在整个生产和营销过程中对互联网传播规律给予充分的考虑;最后是对传统影视表达成规的突破,以及对当下我国充满戏谑之"网络文化"元素的吸纳。  相似文献   
10.
张云敏 《视听》2022,(4):124-126
2021年,网络剧《风起洛阳》在众多网络剧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究其热播原因,一是将主流意识形态和历史长河中积累的传统文化与主流价值观传递给观众,二是建构了剧集与观众之间的特定仪式空间以及人物符号,三是剧作呈现出大众文化特性并创新宣传推广方式.《风起洛阳》对服化道的设置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值得称赞,对网络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