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篇
各国文化   2篇
信息传播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华再造善本《群经音辨》系据宋绍兴九年临安府学刻宋元递修本影印。通过仔细校勘发现,此本刊刻不甚精,有多处讹误,但在某些地方确能补影钞宋汀州本及它本之不足,因而也显示出其较高的校勘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2.
群经音辨》是一部专释群经之中同形异音异义词的音义兼注著作。作者贾昌朝综合运用多种途径,参考《说文解字》,对《经典释文》所录存的巨量音切资料进行了会集系联,从中选取了经籍中常用的1100多组异读词,并逐一作了音义上的对比与分析。将《音辨》异读音义与《释文》进行比较,可以管窥贾氏选择异读字音义的原则和依据。  相似文献   
3.
音变构词是古汉语中一个十分复杂而又重要的语言现象,在汉语发展史上曾起过重要作用。唐陆德明《经典释文》汇聚了相当丰富的音变构词破读资料,但失之散乱。北宋贾昌朝《群经音辨》首次有意识地对《释文》所录存的音变构词破读资料进行了系统整理和分类。其卷六字音“三辨”专门对古汉语中的210组音变构词做了细致的分类和辨析,基本反映了古汉语单字音变构词的整体面貌,为后来学者对该门类进行深入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中国古代语言学史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北宋贾昌朝所撰《群经音辨》是有宋一代一部重要的小学文献,也是我国古代继《经典释文》之后又一部重要的音义著作。自宋迄清的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一直备受学者们的肯定和重视。前一至六卷汇录了1100多个异读字头的2600多条音义资料,蕴含着丰富的直音、反切、词义、音变构词等语言研究资料,是研究先秦与汉魏六朝时期文献语言的语音、词义和音变构词法等的资料宝库,因而有着十分重要的语言本体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5.
词类转变是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在古汉语中尤为多见.这一语言现象在我国很早以前就已经被学者所广泛注意,但只有到了宋代,学者们才开始对其作系统的研究,北宋贾昌朝<群经音辨>就属这方面的著作.<群经音辩>卷六"辨字音清浊"门对古汉语中的161组音变构词进行了详细辨析,大体反映了古汉语词类转变的特点及基本规律,充分体现了贾昌朝对该语言现象的深刻认识,为后来学者对古汉语词类转变问题作深入研究提供了十分有意义的启发.  相似文献   
6.
宋代贾昌朝所撰<群经音辨>是一部专释群经之中同形异音异义词的音义兼注著作,对读经颇有指导价值,至今仍流传不废.自仁宗康定二年旨准颁行后,在宋代便刊刻三次.至清,又有康熙中张士俊泽存堂刻本、咸丰四年伍崇曜粤雅堂刻本、光绪五年王灏谦德堂刻畿辅本、光绪中蒋风藻刻铁华馆本.通过比勘互校,发现它们各有千秋,本文拟对这几个刻本逐一进行考察,旨在厘清它们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对<群经音辨>作深入研究提供一份基础性资料.  相似文献   
7.
正《周易》乃群经之首,是华夏文明的总源头。通过学习《周易》,可以提高弘扬传统文化的自觉性,增强民族自豪感,还能修身养性,提升晚年生活质量,因此对于老年人来说大有裨益。但有人认为学《易》不易,老人学《易》更是不可思议。我们在教学中,通过以下举措,调动起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将不可思议的事情变为学员愿学、善学、乐学的现实。"四个注重"搞好课堂教学。老年学员年龄大,记忆力差,文化水平参差不齐。但他  相似文献   
8.
群经平议》是晚清著名小学家俞樾的一部重要训诂学著作,内容丰富,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但是,该书在训诂方面也存在一些不足和失误。其训诂失误的原因表现为:不明史实而误训、不明通假而误训、滥言通假而误训、偷换概念而误训、误会古注而误训、不明语法而误训、不达古语而误训七个方面。对书中误训的揭示和梳理可以为后人阅读和使用该书提供有利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俞樾是晚清著名经学家,其学术成就主要体现在校勘、训释群经与诸子以及归纳古汉语的“文例”方面。他继承了乾嘉皖派汉学的学术风格和治学门径,又将其与自己校勘、训诂古文献的思想紧密结合起来,从而形成自己的优长,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因其治学思想和方法毕竟还属于传统学术范畴,自身局限亦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10.
先秦《易》学已有了相当的发展。汉初传《易》者继起,《易》学开始成为显通学派。昭、宣以迄西汉之末,令文《易》前后承传大畅其势,以孟、焦、京为代表,形成新的《易》学体系。东汉《易》学的演化表现在令文《易》学与谶纬的合流,以及古文《易》学的由微而显。汉代官学地位的确立大大推动了《易》学空前广泛的流传,而象数说的突出发展构成汉《易》主要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