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1.
钟影 《老年教育》2009,(10):38-39
老伴心胸宽阔,善解人意,还颇为幽默。  相似文献   
2.
3.
陪老伴跳舞     
张克堂 《老年教育》2009,(12):38-39
老伴今年六十五,爱听喇叭伴锣鼓,扇子飞舞手绢转,扭着秧歌跳起舞。”这是我赞美老伴的打油诗。  相似文献   
4.
钟影 《老年教育》2009,(11):37-37
老伴心胸宽阔,善解人意,还颇为幽默。我刚退休那段时间,呆在家里烦躁不安。老伴便劝我:“你要调整好心态,多参加活动,这样才能慢慢适应。如果整天愁眉苦脸,那是口嚼黄连——自找苦吃!”我觉得他讲得在理,便“妇随夫唱”,开始和他一起适应退休生活。  相似文献   
5.
老伴的唠叨     
老伴天生爱唠叨。虽然她小我4岁,却好像一直把我当成“孩子”。衣食住行、大事小情,唠叨个不停。 衣服脏了,她催我换洗;头发长了,她提醒我快去剪;饭桌上,她让我多吃菜少喝酒……夏来换单,冬来添棉,从里到外,从头到脚,都是她一手包办。  相似文献   
6.
《里普利的老伴回老家》独特的叙事策略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解读:叙事线索简洁明了,以几个旁观者与主人公就回家一事的互动以及他们的反应,使回家这一中心事件成为唯一一条线索,没有旁枝末节,简洁凝练;通过对时间的措置和跳跃,巧妙地突显催化事件而使中心不言而喻,进而体现了小说的写作主旨;通过灵活有度的追述方式,使故事中心更加集中,结合内在和外在追述,使细节更好地为中心服务,也使回家这件小事之重要性在追述中显得更为合情合理;采用全知全能的零聚焦叙述者,旨在最全面展示农民和农村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及作者的所感、人物的所思所想,强化了作者感情的抒发。  相似文献   
7.
2005年5月的一天,乌云密布,阴雨连绵,家里只有我和老伴。她突然幽怨地说:“你知道吗,我可能得了重病。唉,你当然不知道,你从来都不关心我。”我感到莫名其妙,一肚子委屈:“什么重病啊?你从来没说过,让我怎么关心!”长久地沉默后,老伴哽咽道:“两年前,我左侧乳房长了个蚕豆大小的疙瘩,不痛不痒。当时我向你提过,你没在意,我也不愿往坏处想。最近这个疙瘩长得疯快,又痛又痒。”那一夜,我失眠了。窗外,雨仍下个不停,我心中更是一片阴霾。  相似文献   
8.
解读鲁迅的小说《故乡》和沈从的散《老伴》,从相近的故乡情结、人物命运、叙事模式三个方面审视二部作品的思想意蕴,其中某些相通之处乃是“重塑”和“改造国民性”思想,但是前倾向未来,否定故乡过去、现在,揭发缺点,意在复兴,在改善;后却倾向历史,以讴歌民族过去的伟大,重构理想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9.
老伴笑了     
张干 《老年教育》2007,(3):30-31
吃过早饭,上班的、上学的都走了,家里就剩我和老伴。我拿着2006年第11期《老年教育·长家园》走进卧室,冲着正卧床养病的老伴开心地说:“你上了杂志了!”“真的吗?在哪儿?快念给我听听!”老伴顿时来了精神。[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1934年。沈从文因为母亲病重匆匆返乡探视。这次返乡经历的种种,对沈从文的思想和创作产生极大影响。《湘行散记》就是这次返乡的记录。《老伴》是这组散记中的一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