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教育   40篇
科学研究   6篇
体育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榆紫金花虫是鞘翅目,叶甲科的一种专主寄生性害虫,专门危害榆树。在哈尔滨市园林绿化工作中对榆树生长状况影响很大。常常造成公园绿地成片榆树干枯成“干枝梅”或“小老树”,俗称榆树的“癌症”。每年四月初越冬成虫开始上树危害,啃食榆树幼芽,使榆树不能正常放叶,严重影响景观效果。一般采用人工喷洒化  相似文献   
2.
老树的启示     
庄庆 《新读写》2009,(3):32-32
在一个寒冷的冬天,百木凋零,我边走边思考:什么是生活的准则?不经意间抬头,我发现了一个十分扎眼的东西。它孤零零地立在那里,在许多高大挺拔的树木中,它显得太丑了,当我走近它时,才猛然辨认出那是一棵被闪电劈去大部分树枝的断裂的树干,参差的残枝零乱地伸向天空,煤炭般漆黑的树干上有许多白色的斑痕,那是萎缩的树皮剥落后留下的痕迹。  相似文献   
3.
正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最有活力、最深奥的一门学科。它总是站在教学改革前沿,每一次教改都会出现一些新的东西,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效果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长期以来,我们的许多课堂教学比较沉闷,缺乏活力,难以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多媒体的运用,具有充实内容、再现过程、激发兴趣、创设情境、拓宽形式、启迪思考、强化重点、点化难点、直观演示、视听结合等优点,教师应该如何更好地把  相似文献   
4.
入世间有各色各样的美。如果以创造的难易程度将世界上的美分一下类,我们就会发现,有些美的创造比较省事,比较容易,有些则比较费工,比较艰难。一株月季花与一盆老树盆景摆在一起,青山绿水间拦起一座巨型大坝。栽一株月季花,只要浇点水,施点肥,在消闲中即可做到,而一盆老树盆景没有十年的精心调理不能成型。青山绿水是“造物主”恩赐的自然景观,我们似乎只是坐享其成,而巨型水坝要投资几百亿人民币,发动几万人造几十年。月季、自然山水之类的美是容易美,而盆景、大坝之类的美则是艰难美。  相似文献   
5.
三点导读     
老树》是中国现当代诗人胡昭为纪念一位朋友而作的。它以“老树”为意象,运用象征手法,以树喻人,借一棵老树在一个夜晚倒下的故事,塑造了一位像老树一样坦然面对死亡的形象。读后,你会被那质朴字背后的厚重情感所深深感动。  相似文献   
6.
<正>喧嚣红尘,难忘乡水。白墙黑瓦的楼房简朴无华,参差的石拱小桥与泛着丝丝涟漪的河水晕染在一起,若似一幅淡淡的水墨画,散发着温婉气息。这便是我的故乡,县城一隅。"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是它的写真,"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是它的本质,"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是它的卓姿。旖旎风光,怎可无水?  相似文献   
7.
郭艳 《成才之路》2014,(22):96-96
正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大多数都仅仅局限于朗诵和积累,殊不知在这些经典中还包含了作者独特的创作构思,这是语文教学资源中宝贵的范例。既然如此,能不能将单纯的诵读经典变为"读与写"呢?即将"读经典·学写作"有机结合,提高学生作文能力,让学生学会在理解的基础上再创造。为了落实"读"与"写",教师的教学必须从两方面入手。一、巧诵读"读"是基础。为了有效推进"读与写"的顺利进行,笔者认为在"读"的教学过程中可分四步。  相似文献   
8.
寻找绿色     
茫茫大漠。放眼望去,只有一棵老树。干枯的树根裸露在荒漠之中,树枝上没有一片叶子。偶尔狂风卷过,黄沙翻卷起来,老树消失了,只听到空中飘荡着:“东边——森林。”  相似文献   
9.
宋科 《辽宁教育》2004,(1):72-72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丁丁问老树爷爷的三个问题,也听了老树爷爷的回答,现在让我们也走近老树爷爷,学着丁丁的样子问老树爷爷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的活力,利用老教材呈现新课程的教学,让"老树"开出"新花"?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幽默教学是比较有效的途径之一。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认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的确,我也深深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