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教育   21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从本层面勾勒聂华苓小说逃亡主题的演变轨迹,我们认为聂华苓小说逃亡主题表现出两个特点:强烈的自传色彩和女性视角观照。正是叙述的生存状态与被叙述的生存状态的同构性造成小说本对于逃亡体验的关注,同时也决定了小说叙述的结构模式,即在“困境”与“逃亡”的对立冲突中,在过去与现实的时空交错中展开故事的情节,在心灵矛盾的缠绕纠结中书写生存的疼痛。因而聂华苓小说呈现出凄凉惨淡、细腻婉曲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3.
常说人生如棋,人生如梦,其实人生更应该是一本书。我们人生的遭遇和经历,我们生命里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悲欢离合、聚聚散散、停停留留,所有存在记忆里的人和事,所有这一切美好的流逝都是我们自己的一本内容极为丰富的书。  相似文献   
4.
高洁  李迎新 《海外英语》2022,(18):16-18
毛泽东诗词是中国典籍文学的代表,其英译有国内和海外两种类型,美国华裔聂华苓和其丈夫保罗·安格尔翻译的毛泽东诗词是海外译本中有深远影响的一版。文章采用社会翻译学理论框架,基于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从核心概念“场域”“资本”“惯习”三个角度分析了聂华苓夫妇合译的《毛泽东诗词》在美国文学场域的生产实践要素,描述该译本产生的社会语境和主体间的相互影响,并据此分析翻译文本的策略选择。今年正值该译本诞生50周年,文章旨在通过对这一典籍英译实践的考察,为中国文学的域外传播机制和效果提供更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聂华苓:一棵枝叶繁茂的树"我是一棵树,根在大陆,干在台湾,枝叶在爱荷华。"在自传性散文集《三生影像》中,美国华裔作家聂华苓用这样一首朴素的"小诗"描画自己。她的确是一棵繁茂而沧桑的树,半个多世纪中,枝叶漫铺漫卷地跨两岸东西:1925年,她出生于湖北;1949年,去了台湾;  相似文献   
6.
刘迎 《语文知识》2010,(3):96-96,F0003
漂泊或流浪是中西文学的重要母题,“在路上”的生存质态呈射的是人类的迷惘和追求以及获得拯救的渴望。聂华芩的《桑青与桃红》将女主角置于时代离乱和文化隔疏的环境中,探求人类的家园之根与心灵归宿。而“有意味的形式”则有助于促成文本的苍凉感。  相似文献   
7.
从文本层面勾勒聂华苓小说逃亡主题的演变轨迹,我们认为聂华苓小说逃亡主题表现出两个特点:强烈的自传色彩和女性视角观照。正是叙述者的生存状态与被叙述者的生存状态的同构性造成小说文本对于逃亡体验的关注,同时也决定了小说叙述的结构模式,即在“困境”与“逃亡”的对立冲突中,在过去与现实的时空交错中展开故事的情节,在心灵矛盾的缠绕纠结中书写生存的疼痛。因而聂华苓小说呈现出凄凉惨淡、细腻婉曲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8.
美国华人文学由英文文学和华文文学两大部分组成。文章以白先勇、聂华苓、严歌苓、哈金的创作为例,对第一代美国华人文学中的英文文学和华文文学的呈现形态、各自特点和价值成就进行了比较、分析和评说。  相似文献   
9.
2006年第九期上海文学是“华语语系文学专号”,一期杂志包罗了好些华语文学界耳熟能详的名字:苏伟贞、骆以军,施叔青、聂华苓……,未曾开卷已让人期待。  相似文献   
10.
《桑青与桃红》是聂华苓于1970年创作的一部寓言式长篇小说.作品描写了女主人公"桑青/桃红"的生命悲剧,反映了一代中国人身心被迫"迁徙"的心路历程.全文试解读作家借助作品对自我经历和人性追求的展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