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60篇
科学研究   9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硫酸介质中以苯胺为单体,用恒电压电化学方法合成了聚苯胺(PANI),并对其进行了形貌、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电导率和气敏性能的测定.结果表明:合成的样品为一维纳米线结构,表现出了聚苯胺的光谱特性,电导率为0.53 S/cm,对室内甲醛、苯、甲苯和氨气等表现出了较好的气敏性能,合成方法对电化学方法合成聚苯胺的工业化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分别以直径约为0.2 mm的细铜丝和直径约为1mm的细铜丝环为模板,制得了不同微观结构、不同酸掺杂的聚苯胺材料,用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对其进行了表征,讨论了不同酸掺杂和不同形态模板对聚合产物气敏性的影响.常温下,通过聚苯胺的气敏性能测试,以多酸掺杂细铜丝环为模板合成的聚苯胺的气敏性能更好,其中以H6P2Mo18O62掺杂合成的聚苯胺微米球对100 ppm NH3的灵敏度最高,响应时间最短.最后初步探讨了聚苯胺的气敏机理.  相似文献   
3.
采用界面法合成聚苯胺纳米纤维,并利用SEM、TEM、FTIR、XRD表征聚苯胺的表面形貌和结构。将合成出的聚苯胺纳米纤维滴涂在玻碳电极表面制备聚苯胺修饰电极,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对苯二酚在聚苯胺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与裸电极相比,对苯二酚在修饰电极上的氧化还原峰电流均增大,峰电位差ΔEp减小了115mV,对苯二酚电化学可逆性得到明显改善,说明修饰电极对对苯二酚的氧化过程有明显的电催化效果。且当对苯二酚在1.0×10-7-1.0×10-3mol/L浓度范围内,其氧化峰电流与浓度之间呈良好线性关系,其相关系数是0.9988,检出限为6×10-8mol/L。  相似文献   
4.
采用循环伏安法,在含有0.2mol.L-1苯胺的0.5 mol.L-1的硫酸溶液中,以50mv.s-1的扫描速度,在-0.1~0.9V范围内实现苯胺在碳纳米管-纳米TiO2膜电极上的电化学聚合,得到翠绿色的聚苯胺膜,并用交流阻抗谱对复合膜的电化学性质进行了表征。在该电极上修饰铂,制得铂微粒修饰聚苯胺复合膜电极,研究了其对抗坏血酸的电催化氧化,发现修饰后的电极对抗坏血酸的氧化有很高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5.
科研进展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7,22(6):493-497
Ce基非晶合金的形成机理研究进展非晶形成的机理以及热力学、动力学和结构对非晶形成能力的影响是材料科学的重要  相似文献   
6.
针对有机化学实验课程中实验内容设计上大多注重技能思维训练,枯燥乏味,提出利用贴近生活、科学有趣的科普实验与常规实验项目相结合,以增强课程的知识性和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以化学科普实验"导电聚苯胺的合成与表征"为例,探索了如何利用科普实验丰富基础有机化学实验项目"三组分混合物的分离"的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长了知识、开拓了视野。  相似文献   
7.
用化学氧化法在聚丙烯酰胺(polyacrytamide,简称PAM)水溶液中制备了H4SiW12O40掺杂的高导电的聚苯胺,通过IR、XRD、光谱对其进行表征,用四探针法进行电导率的测定,系统地研究了杂多酸、氧化剂和单体的比例、反应混合体系温度的改变对最终产物质量的影响,从而找到了产量较高、高导电聚苯胺合成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8.
聚苯胺电极的光电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可见光区测得了掺杂Cl^-离子和BF4^-离子聚苯胺电极的光电响应,并利用光电流谱外推得到各自的平带电势。对于同一种电极,重现性良好,光电化学方法可做为一种研究有机聚合物的有利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硫酸掺杂聚苯胺对Cu~(2+)的吸附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化学氧化聚合法合成了硫酸掺杂聚苯胺,通过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红外(FT-IR)、紫外-可见(UV-VIS)等对其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聚苯胺对Cu~(2+)的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制备得到的聚苯胺为小颗粒状,具有典型聚苯胺的UV特征吸收峰;在硫酸和苯胺的物质量比为1∶2时,用制备的聚苯胺0.25g,在50mL浓度为50mg/L的Cu~(2+)溶液中吸附30min,对Cu~(2+)的吸附率为86.1%,吸附容量为8.6mg/g。结论:硫酸掺杂的聚苯胺与其它酸掺杂的聚苯胺有相似的结构,对Cu~(2+)有很好的吸附效果,其吸附效果与吸附时间、Cu~(2+)溶液的初始浓度、掺杂酸浓度、聚苯胺用量等因素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CoCl_2掺杂聚苯胺修饰电极测定水中的溶解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备了可溶性聚苯胺掺杂CoCl2修饰玻碳电极,并用循环伏安法测定水中的溶解氧.研究表明:阴极峰电流ipc与水中的溶解氧浓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将测定结果与碘量法相比较,误差<±3%.另外该法操作简便、快速,所用电极性能稳定,为化学修饰电极用于分析水中溶解氧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