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连兴 《收藏》2011,(11):140-141
笔者珍藏一枚经浙江省嘉兴市博物馆相关专家鉴定为民国初年的革命文物“中华自由党党员”证章。  相似文献   
2.
《出国与就业》2008,(4):45-45
代表华裔魁北克人的 Parti Quebecois却在近二十年来从未获胜这个选区一直是自由党的 Stronghold 近两年来,继安大略省和卑诗省后,在魁北克,华人参政参选也愈来愈成为热门的话题,从上届联邦大选中几个华裔候选人分别代表了不同政党参加选举,特别是人权律师赵秀媚作为首位非本地生的  相似文献   
3.
每年的四五月间,是荷兰一年中最美的时光。除了赏花和享受灿烂的阳光,更不能错过的就是4月30日的女王节(荷兰语Koninginnedag)。这一天举国狂欢,庆祝君主的生日,称得上是荷兰最热闹也最具有特色的节日。女王节的历史女王节的起源要追溯到19世纪80年代。当时君主立宪制在荷兰很不得人心,民众反抗情绪很大。荷兰自由党采取各种措施来增加民众的凝聚力和爱国心  相似文献   
4.
环球视点     
英国国家档案馆最新开放1977年档案根据2000年信息自由法案,英国国家档案馆将开放满30年的档案文件。2007年12月28日,英国国家档案馆将开放1977年形成的4000卷档案,涉及首相办公室、内阁机构、北爱尔兰机构以及外交部门。内容包括:防卫工作、唐宁街安全管理、卡拉汉首相的谈话、自由党和工党的协议、女王银婚纪念活动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1947年之后,国民党在大陆统治日渐式微,直至彻底失败。在此过程中,已加入国民党政权的蒋廷黻对既有体制产生了疏离倾向。他从1947年起,开始联络胡适等自由主义知识分子,试图建立"中国自由党"来取代国民党,实现其政治抱负。1949年下半年,蒋廷黻等人的组党活动进入高潮,他们完成了党纲的草稿,并在美国宣布新党即将成立。1950年初,"中国自由党"的组织纲领出现在台湾的《自由中国》上。然而,随着蒋介石在台湾统治的渐趋稳定,蒋廷黻的组党活动中止,"中国自由党"最终终胎死腹中,蒋廷黻则继续留在了国民党的体制之中。  相似文献   
6.
"平静革命"虽然产生了深远的社会文化影响,但自由党改革的目标远未实现,并且引发了激进主义为特征的社会失控,自由党在反对声中下野,改革总体告败。究其根源,自由党先天施政基础脆弱,无力实施如此改革;变革社会幅度过大,超乎民众承受限度;政治动员本身存在助长激进主义的内因。  相似文献   
7.
本文回顾了澳大利亚两个主要政党在新中国成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上的不同反应,以及双方在之后的22年间如何与中国打交道这一问题上的分歧。这些分歧的深层次根源在于澳大利亚工党与其主要政敌—自由党-乡村党联盟在理念和外交策略上的不同。与自由党-乡村党片面的仇华反共策略不同,工党更加强调与中国保持接触、进行合作的重要性,这为工党日后执政、并进一步发展中澳双边关系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8.
韦弦 《百科知识》2000,(5):10-11
战后50多年来,在欧洲政坛上一直静若止水的奥地利,最近成了世界的“热点”。这个人口只有780万、面积只有8万多平方公里的小国的一场政治危机引来了全世界的目光。 “海德尔现象”令人侧目 2000年2月4日,不顾欧盟各国的强烈反对,奥地利组成了欧洲第一个由极右翼政党参加的联合政府。美国政府当即召回其驻奥大使研究对策,以色列无限期召回驻奥大使,欧盟其余14国则立即采取措施在政治上孤立奥地利。欧洲议会还专门通过一项决议,谴责奥地利极右翼政党自由党加  相似文献   
9.
在野近10年的加拿大分离主义政党魁北克人党在魁北克省第40届大选中击败自由党,获得微弱多数。究其原因,自由党最近几年被腐败丑闻缠身,加上其右翼社会改革引发激烈争议,日益失信于民;魁北克人党在一直享有相当支持的基础上,全面出击,左右逢源,加上党魁个人魅力,所以扩增了支持率;组建不久的魁北克未来联盟因为关于学生运动的态度而导致支持率锐降,从而在客观上帮助了魁北克人党的胜出。魁北克本届省选结果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其根深蒂固的"大国家主义"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10.
在英国政党发展史上,工党是一个在20世纪初才诞生的后起之秀,它凭借着工会的支持,打着“劳工主义”的旗号,以工人阶级的代言人的身份走进了英国政治舞台;在站稳了脚跟之后,工党就将“社会主义”作为它与其他政党区别的标志,很快取代自由党成为英国两大政党之一;工党现在又凭借“第三条道路”理论优势,两次击败保守党,雄踞英国政治权利的中心。本试图从工党的主流意识形态的形成和变化的新角度,考察和分析工党的演变及其原因,得出任何政党必须根据现实情况调整指导思想的一般性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