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教育   41篇
科学研究   3篇
综合类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表达正与转型期社会层出不穷的非常态事件一起"互动",构成更为复杂的社会生态。以大学生为主体的网民,往往成为怨恨情绪笼罩的表达主体和表达对象。借助舍勒现象学的分析,得出基本结论:基于怨恨的网络表达,来自于结构性的失衡及由此造成的个体的无能感和无力感。结构性的失衡是外在强加于个体的怨恨的种子,无能感则是个体对抗结构性因素的、并转向怨恨的内发因素。  相似文献   
2.
柏拉图的两种永恒之分提示着两个基本时间视域:一是原本的永恒作为时间总体所显现的神学时间视域,一是时间总体性的绵延作为时间现在成像的哲学时间视域。亚里士多德从柏拉图引出纯粹哲学的物理时间。奥古斯丁则力图以心灵时间取代物理时间,来复归柏拉图的神学视野。舍勒的现象学神学从生命出发,在奥古斯丁基础上提出"位"的"永生",通过"位格"这一人神共有之物,弥合了世俗哲学与信仰神学。  相似文献   
3.
4.
正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就是案例分析,利用案例设计特定的课堂情境,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兴趣转化为对化学理论学习的积极参与,从而主动的来分析、思考、推理、解决其中的化学问题,以提高学生的化学知识理论和方法技能.可见,案例教学的实施很好的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从层面到实质都有了一个很好的认识.然而案例教学的效果又离不开教师的精心预设,教师只有深入的整合教辅材料;结合学生的各中生成来编制最佳案例;使学生主动的体验到化学知识的演  相似文献   
5.
舍勒对羞感进行了丝丝入扣的现象学分析。羞感为人所特有,它源于人对自身存在本质的自觉。羞感的本质在于:它是高层次的价值意识与低层次的价值意识之间的紧张关系,其作用在于使人朝向高层次的价值实现自身的存在意义而免于向低层次的价值沉沦。荣辱观教育重在保护和激发人的羞耻感。  相似文献   
6.
在其论及价值的文字中,海德格尔表现出一种消解"价值"的印象。其实,海德格尔关于价值是物的现成的规定性、价值是"起作用"的理解,以及对道德善恶的阐释,仅仅关涉事物价值,他并没有在价值的丰富性方面继续进行思考。海德格尔是在最广泛、最深刻、最原初的意义上讨论存在的,在他那里,存在已不是物之存在,更不是物的价值之存在。相比较而言,与海德格尔的个人关系及其思想关联都很密切的舍勒,对价值本质的独特性、价值类型的丰富性以及价值比较的级序性等等进行了充分的揭示。对二人关于价值的思想交锋进行重构,也许可以对海德格尔消解"价值"的误解构成一种"消解",即,海德格尔并没有完全或坚决地消解"价值",他只是反对说"价值之在"而已。  相似文献   
7.
舍勒,对技术进行文化哲学的技术哲学研究的第一人。他从文化哲学的视角考察技术的起源,对技术的价值进行定位,在当时的技术哲学界产生了强烈的影响。他强调技术与科学、技术与文化的相互作用,呼吁精神技术与物质技术的平衡发展,这在现在仍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当然他的基督教神学思想背景和作为基本理论假设的精神——冲动二元论又是最值得质疑的。就像他的哲学或更确切地说思想体系存在着广泛的争议一样,他的技术哲学体系也是很值得探讨和争论的。  相似文献   
8.
阮朝辉 《成人教育》2012,(1):122-123,124
在德国成人继续教育学院成立的萌芽期,马克斯.舍勒主张只有成立与大学Universit.a.t并列的业余大学Volkshochschule,才能满足不同背景的人对高等教育的需要。业余大学建构理论具有时代的真知灼见性,舍勒提出的成人继续教育(业余大学)就是专业、职业技能技术提升教育的观点,不仅是德国的成人继续教育筹建的另类理论基础,在我国当代成人继续教育的发展中仍能找到现实的案例。  相似文献   
9.
舍勒情感现象学的视角,重新解读"同情"的内涵实质,认识同情的教育意蕴,分析当前教师同情心问题,帮助教师唤醒同情心,认识其内在精神品质,在实践中展现与体验同情带给人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羞感作为一种独特的精神意向与人的超动物性的爱、道德、美感等精神体验联系在一起。女性羞感尤为独特,它具有“居间”的特性,在他人的“注视”中得以产生,在“转回”中,呵护女性个体价值,促使美的诞生。羞感在爱的调节下对性本能进行规制与降服,架构起了从快感通向美感的桥梁,并与“美的德性”连结,引导生命趋向高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