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个“以载道”为支配的古代坛,在明清却出现艳情小说和大量的性行为描写,原因何在呢?  相似文献   
2.
明清艳情小说以扭曲的形态反映了欲望横流的时代风气,另一方面又以近似寓言的形式表达了对色和空的理解。混同三教的似是而非的出世,实际上体现了男性作者对欲望横流的世界的难以割舍。在启悟者缺位的情况下,本应为由色到空转换链务的因果报应成了男性中心的理念表达。对现世报应的强调,固然是现实责任的承担,但是缺少了因果轮回,男性纵欲的果报由女性承担,已从根本上背离了倡导众生平等的佛教观念和因果报应的主旨。  相似文献   
3.
笔者认为,<拍案惊奇>涉及故事八十回,内容方方面面,错综复杂,因而对作者的创作思想进行探讨,有利于读者对作品的整体把磐和理解;笔者认为.该书开始肯定了小说这种文学形式的价值,试图通过小说来讽劝淫荡堕落的社会,看到艳情小说一脉创作倾向的缺失,并给于了抵制,书中还掺杂有抒发作者抑郁的情怀、卖文贾利等思想.  相似文献   
4.
小说序跋作为古代小说的一部分,与小说之间存在或深或浅的微妙关系,文学价值较低的作品其序跋价值有时相对来说比较高,文学价值较高的作品其序跋价值有时相对来说比较低,艳情小说就是其中之一。明清艳情小说的序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序跋反映了小说的创作与接受;其次,序跋体现了为艳情小说辩护的形形色色的理由;最后,序跋反映了作者的小说观。  相似文献   
5.
在明清艳情小说里,佛教和道教人物形象存在着普遍的"性化"现象.这样一种文学现象的产生,是佛教和道教中的某些修炼义理和方法在具有浓郁世俗精神的中国文化里存在、发展的一种必然结果.同时,历史上少数僧尼、道士行为的放荡和佛、道、儒三教之间的相互攻讦是这种现象产生的另一诱因.  相似文献   
6.
文章概述了《姑妄言》的发现过程,阐明了《姑妄言》的价值及成就,并在前人“四大奇书”基础上,提出“六大奇书”说,认为《姑妄言》可与《红楼梦》一起进入“奇书”之列,构成我国古典文学的“六大奇书”.  相似文献   
7.
明清艳情小说中的因果报应观念,是情节结构中的重要因素,是由欲的极度张扬到曲终奏雅的"空"之间必不可少的转换环节。将为大众普遍接受的因果报应观念引入艳情小说,是为了强调艳情小说的劝惩意义,从而为艳情小说在大众文化中赢得一席之地。然而正是小说中的"以淫报淫"观念,以及分辨情欲的二元标准,暴露了以男性为中心的性别伦理的荒诞之处。男性纵欲的果报由女性承担,已从根本上背离了倡导众生平等的佛教观念和因果报应的主旨。明清艳情小说中的这种双重因果观念,是男权中心主义集中的、直露的表现,因而具有重要的文化史意义。  相似文献   
8.
明清艳情小说中的因果报应观念,是情节结构中的重要因素,是由欲的极度张扬到曲终奏雅的“空”之间必不可少的转换环节。将为大众普遍接受的因果报应观念引入艳情小说,是为了强调艳情小说的劝惩意义,从而为艳情小说在大众文化中赢得一席之地。然而正是小说中的“以淫报淫”观念,以及分辨情欲的二元标准,暴露了以男性为中心的性别伦理的荒诞之处。男性纵欲的果报由女性承担,已从根本上背离了倡导众生平等的佛教观念和因果报应的主旨。明清艳情小说中的这种双重因果观念,是男权中心主义集中的、直露的表现,因而具有重要的文化史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原型结构为视角和切入点,深入发掘明清艳情小说中常见的遇仙遇艳、性器崇拜、自阉自残等原型意象生成的深层原因和现实基础,具有十分深刻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文化传播的角度,来审视明清艳清小说中的"痴婆子"形象。"痴婆子"形象的大量产生是明清文化传播者在其中推波助澜的结果,文化传播者即明清书坊商的介入使小说创作商品化,所以"痴婆子"们的"痴"是小说创作"商品化"的产物,并非真正地以明清社会现实生活中的女性为原型,因此从这些"痴婆子"类型的女性形象来研究明清女性性心理或者个性等方面应当要甚为谨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