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9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0篇
教育   3962篇
科学研究   234篇
各国文化   19篇
体育   142篇
综合类   108篇
文化理论   17篇
信息传播   332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205篇
  2014年   521篇
  2013年   340篇
  2012年   415篇
  2011年   473篇
  2010年   424篇
  2009年   381篇
  2008年   468篇
  2007年   300篇
  2006年   207篇
  2005年   158篇
  2004年   107篇
  2003年   108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一凡 《上海集邮》2003,(11):29-29
自邮票票形突破矩形,便诞生了"异形邮票",发展至今可谓"异"得五花八门,这符合事物发展规律,不足为怪。从最初的三角形、菱形,到后来的梯形、平行四边形、圆形、六边形、八边形……再后来的票形直接就是邮票所描述事物的原形,如香蕉、五角星、地图等,不再用凿打工艺制成传统的齿孔,而是用压印工艺制成适应自粘票的分割线,用邮者只要一揭一贴即可,倒也方便。笔者以为,这些形状的邮票再用"异形邮票"作其归类的表述已不能涵盖其形式上与通常异形邮票的区别,而应称作"象形邮票"较贴切,也符合其票形是事物原形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5.
王林 《现代教学》2006,(12):12-12
以往我们教鲁迅作品。更多的关注点是与较近的升学考试挂钩的。而忽视了从长远的角度来思考鲁迅作品对于学生人生成长的意义。[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附图(见封三)为新发现的挂号保价军邮封,您见过上面这种“优待作单挂号处理”免费戳 吗?我估计你没见过,因为它是未见经传的新发现品。所以,我大胆地使用“首见”二字,但也欢迎同好们提出不同意见。此信是渡江战役时期由南京附近寄往胶东农村的战士家书,而且是装寄粮票的挂号保价信。战争年代,部队信件一律免收平信邮资,但须照纳挂号、保价等给据资费,这是当时军地双方邮政规章的明文规定。然而,这封挂号信件却未贴任何邮票,顺利地寄到了千里之外的山东半岛东端。其原因就在于信封正面盖有这方罕见的“优待作单挂号处理”木戳。  相似文献   
7.
燕侠 《中华武术》2002,(9):34-35
7月下旬,来自世界各地的太极拳爱好者汇集在汾河岸边的太原市滨河体育中心,切磋拳艺,传递友谊,共同庆祝山西省杨式太极拳协会成立20周年。在与会的来宾中,最受世界各地太极拳爱好者关注的是各个门派的太极拳名家们,他们在百忙之中应邀出席了大会,并做了精彩的太极拳表演.让人们欣赏到了精湛的太极拳技艺。六大门派的太极拳名家会聚晋阳,体现了中国太极拳界的精诚团结,汾河湾上访太极名家,我自然不会错过这个难得的机会。  相似文献   
8.
梁慧卿 《青海教育》2004,(11):24-24
作文的评改对学生认识自己作文水平的高低.提高写作兴趣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进行作文指导、作文训练中,一定不可忽视对作文的评改。  相似文献   
9.
陈钰骅 《武当》2001,(5):24-24
能否严格遵循太极拳原理与法则锻炼,是练好太极拳的关键问题。修炼者应先熟悉太极拳的拳理功法,即王宗岳《太极拳论》中的“著熟”。只有太极拳的拳理功法熟悉了,才能在锻炼中慢慢悟到太极拳不同于其他拳种的“劲”。“著熟而渐悟懂劲”,“著熟”是修炼太极拳者正确与否的路标。太极拳经典拳论都是著者的拳艺达到极精境地时的心得结晶。拳理拳法理论著作的熟悉理解,是决定太极拳爱好者能否入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对[彑勹巾彑勹巾火]公盨铭“乃自作配鄉民”的考释,当联系西周“天配观”。西周“天配观”由“天立配”与“天所立者必‘配天’、‘配天命’”这互相密切联系的两方面内容构成。在对“自作配”的考释中,混淆了西周“天配观”密切相关而截然有别的两方面内容,是导致考释多歧义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