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2篇
科学研究   8篇
综合类   6篇
信息传播   18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法战争期间,清廷谕令张之洞、张佩纶、吴大新和陈宝琛四位清流干将赴海疆防务,史称“书生典戎”。笔者认为这一举措是甲中枢变后清政府加强海疆防务的必然结果,清流派还有可利用的价值,慈禧太后没必要早早地瓦解他们。  相似文献   
2.
2000年底,世界各大媒体在评选20世纪重大历史事件top10时,不约而同地把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列入其中。为什么?一个有着1500万名党员、88年建党史、74年执政史的大党为什么一夜之间就失去统治地位?一个与西方抗衡近半个世纪的社会主义强国,一个在20世纪80年代  相似文献   
3.
在苏共亡党20周年之际,深入剖析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苏共中央主要领导干部缺乏甚至没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主管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干部信仰迷失甚至反共、更多高级领导干部理想信念丧失并腐败变质是苏共走向灭亡的几个重要原因。在社会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网络时代,深入探析这些方面的深层次原因,对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非洲文学代表小说家钦努阿·阿契贝在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瓦解》中描绘了一个非洲部落在英国殖民者入侵前的生活画卷以及在殖民入侵后传统文化受到的冲击。本文旨在从后殖民角度出发分析文中的原始部落在遭遇文化入侵后迅速分崩离析的内外原因。  相似文献   
5.
在《瓦解》中,钦努阿·阿契贝(Chinua Achebe)以尼日利亚伊博人民独立前后生活为题材,通过深沉的文笔反映了非洲社会与殖民地政治的现实。奥贡克沃是该作品中的悲剧英雄,通过解读该人物形象,可以进一步了解传统伊博文化特点:它虽然有其局限性,但也包含优秀的思想和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6.
《瓦解》是尼日利亚作家钦努阿·阿契贝的成名之作。作品客观真实地展现出英国殖民主义者入侵尼日利亚前后,伊博人的传统生活图景和社会的翻天巨变。英国殖民者以文化霸权入侵伊博土地,不可避免地与伊博传统文化发生冲突,伊博人坚守传统文化,但终究无法抵挡现代性的入侵,外来文化在伊博社会取得胜利。但作者不仅描写了文化冲突的现实,作品中还能看出作者在文化冲突中追求文化共存的理想,现代化的到来,意味着一切都需要重新界定,唯有勇于回顾自己历经曲折和坎坷的民族,才能在现代性的洪流中立足,勇敢地面对未来。  相似文献   
7.
从《红楼梦》中的贾府到《尘埃落定》里的麦其土司;从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到《四世同堂》里的祁家,家族生活一直是作家们较为关心的文学资源,也是人性变化、世态冷暖较为集中的地方,因此它成了不少小说家的宠儿。  相似文献   
8.
苏联解体是20世纪国际政治的重在事件,蕴含着深刻的历史内涵,其原因在致有如下为1.长期推行僵化的经济体制,国民经济发展停滞不前;2.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民主和法制不健全;3.苏共建设上存在严重问题,4.国内的民族矛盾;5.“8.19”事件;6.戈尔巴夫的个人因素。社会主义国家应吸取苏联解体的教训;1.加强和改善共产党的领导;2.稳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进经济体制改革;4.坚定  相似文献   
9.
从列宁建设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到戈尔巴乔夫彻底放弃和解构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苏联马克思主义演变的基本路径。列宁之后的苏联马克思主义始终在教条主义与修正主义之间摇摆。教条主义使马克思主义僵死化,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和理论品质相背离;而修正主义则使马克思主义“连根拔起”,彻底否定和解构马克思主义。前苏共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彻底放弃和解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是导致苏共亡党、苏联解体的意识形态根源。总结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对于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理性地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苏联政府信用的演变经历了三个时期:相对稳定时期、缓慢衰减时期、急剧衰减时期,在74年苏联史中,作为政府信用四个主要支柱的经济发展、政治民主、社会公平、腐败控制在三个时期里有不同的变化。自1975年起,苏联经济发展速度逐步下降,政治民主停滞不前,官僚特权阶层的腐败和社会不公渐趋恶化,由此,苏联政府信用危机日渐加深,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未能成功地重构政府信用支柱,导致苏共败亡。苏联政府信用衰减史告诉我们,为维护和提升政府信用,增强执政合法性,执政党必须全面重视政府信用的四个主要支柱,并随着经济发展与时俱进重构政府信用支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