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0篇
教育   62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也话稼轩     
豪放诗人中一直比较喜欢苏东坡,觉得苏词气度不凡,境界非同一般。但读了作者的《把栏杆拍遍》,才顿悟稼轩词的确别有一种独特情感。正如作者所言:“真正的诗人只有被政治大事(包括社会、民族、军事等矛盾)所挤压、扭曲、拧绞、烧炼、锤打时才可能得到合乎历史潮流的感悟,才可能成为正义的化身。  相似文献   
2.
辛弃疾的词<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主要表达了词人悲凉的人生感悟,具有沉潜的韵味和深凝空茫的审美特质.这种韵味和审美特质通过审美意象的象征性和审美主体的情绪化表现出来.使整首词包含着一定带有普遍性的人生哲理——奋斗人生的无奈与不平,反映了传统文化心理结构中的相对稳定的冲突.  相似文献   
3.
辛弃疾怀着收复失地的意愿策马自北投向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这一举动也便标识着他孤独命运的开始,而英雄的孤独表现在词中的内涵是极为丰富的.  相似文献   
4.
世人评苏词风格,大多拈出超旷二字,早成共识。今人论苏词,雅化、以诗为词等等,考察、梳理宋词发展、演变的理路,多有识见,新人耳目。然而对于清人陈廷焯、刘熙载等人的以忠厚论苏词,似未在意,故现以陈、刘二人对东坡词的见解为纲要,略说苏词于宋词中的特性。  相似文献   
5.
纵观苏词,交织多种情感,充满了生命的体验,充满了真情,有爱国的壮志豪情,乐观旷达的豪迈之情,思念亲人之情,怀古伤今之情,幽愤寂寞之情,还有对无常人生的哲思,以及人生须臾、荣枯无常的感慨。  相似文献   
6.
诗文责在创新.辛弃疾创作的词能为后世留下辉煌的一页,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在词创作中不仅为词注入了新的内容,而且运用了新的艺术手法.细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发现颇多创新处.本文从多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叶嘉莹先生在对苏轼词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不容忽视的成就。主要表现在:揭示了词的诗化的发展脉络,并阐述了苏词在这一历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探讨了苏词艺术风格的成因,认为其风格形成主要受到欧阳修、柳永两家影响;将苏词与欧阳修、柳永、辛弃疾等的词作进行比较研究,得出了一系列有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辛词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词人在作品中所反映的爱国思想及宏愿难成的悲愤情怀深得人们共鸣。而辛词中那些醉态类词作更被人们津津乐道。因为它既抒发了词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情愫,又反映了词人的世界观和所处的生活环境;既清新豪迈,又苍凉深沉;既通俗活泼,又意蕴丰厚。  相似文献   
9.
张炜 《兰台世界》2012,(28):89-90
很早以前,就有人针对苏轼的诗提出批评,说他"以文为诗".在我看来,还不仅如此,苏轼的词也同样存在着这种情况,我们可以继而说他"以诗为词".  相似文献   
10.
南宋伟大的爱国词人辛弃疾的"风流"最具独特的个性:英雄失志,报国无门,慨叹"风流";缅怀历史,追慕反思,寄托"风流";吟诗发愤,借酒浇愁,叙写诗酒"风流";叛逆礼教,追求自由,描画儿女"风流";抗金复国,壮心不已,抒发烈士"风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