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78篇
科学研究   8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2篇
信息传播   1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王开平 《出版参考》2006,(3X):30-30
畅销绘本作家几米进军国际市场又有新的成效。继二月中改编的动画《微笑的鱼》,在柏林影展获得儿童竞赛项目国际评审团特别奖后,几米的代表作《地下铁》英译本《The Sound of Colors)),三月初由美国主流出版社Little Brown推出,上市一周就创造1.1万册销售佳绩,不但《出版商周刊》书评赞赏,也获全美第二大连锁书店——鲍德斯书店提名年度“创意之声”奖项,Scholastic出版社也将此书列为教师最佳推荐书单。美国出版社肯定,这本书受到全方位的欢迎与接受。  相似文献   
2.
《论语》的两个英译本(译者为辜鸿铭和刘殿爵),时间跨度100余年,不同的历史背景造就了不同的思维和认知,形成了辜和刘不同的翻译风格。本文通过"文本的历史性"这一新历史主义观点,对比二人在学而篇十五的翻译,知微见著,新历史主义的观点应该被纳入翻译批评的标准。  相似文献   
3.
张乔艳 《海外英语》2011,(8):221+235
朱纯生和杨宪益及戴乃迭夫妇的两个《荷塘月色》英译本各有特色。该文以"翻译适应选择论"中的"三维"转换为理论工具评析此两译本。研究显示:杨译文在文化维较多适应原文:朱译文在语言维及交际维的第二层面较多适应原文。  相似文献   
4.
程跃 《文教资料》2011,(12):45-47
本文从翻译目的论(Skopostheorie)的角度来探讨文化意象的翻译及相关问题。文化意象是一国语言文化的精华,文化意象的翻译过程是一个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的过程。如何处理文化意象中"形象和意义"的矛盾问题成为文化意象翻译的关键所在。本文在翻译目的论的框架下,通过对《红楼梦》两个全译本(杨宪益夫妇版本和霍克斯版本)中文化意象翻译实例的分析和比较,揭示目的论在处理文化意象时的指导作用及在翻译实践中的广泛应用,为文化意象的翻译提供了新的思路,为解决文化意象翻译中的"形象和意义"的矛盾问题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翻译是文化交流的一种方式,一个民族的文化地位及特定文学多元系统内翻译文学的地位都会对译者翻译策略的选择产生重大的影响。根据Evan-Eohar的多元系统假说,分析我国著名翻译家杨宪益夫妇及英国汉学家霍克斯翻译《红楼梦》时所选用的不同翻译策略异化和归化的原因可以发现:译者的翻译目的、对源语文化的认同程度及源语文化在目的语文化系统中的位置等诸多因素,皆会影响译者翻译策略的选择。本文从多元系统理论视觉,以《红楼梦》的两个英译本为例,就翻译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文章认为可从三个维度分析语用翻译的复杂过程:一维是翻译活动的主体因素,包括作者因素、译者因素和读者因素;二维是翻译活动的客体因素,指原文文本因素和译文文本因素;三维是翻译活动这一行为本身,即明示、推理和翻译。以此为分析框架,我们可以发现在主体因素、客体因素和翻译活动的共同作用下,《道德经》韦利译本体现出译文宏阔、措辞典雅、内容厚重的翻译特色。  相似文献   
7.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名称有着自身的特色,体现着我国独特的行政区域划分方式。本文以我国现行的几部立法文本的英译本为研究对象,在文本类型理论和静态对等翻译策略的指导下,基于《布莱克法律词典》等权威词典,通过定量统计分析方法,对我国四级行政区划名称的英译进行对比研究,旨在规范我国行政区划名称的英译,讲好中国法治故事,助力我国法治国际传播。  相似文献   
8.
彭龄  章谊 《世界文化》2012,(12):32-34
浏览巴金先生的《序跋集》,忽然发现他于1952年写的《〈木木〉译后记》。《木木》是俄罗斯作家屠格涅夫的中篇小说,年轻时读过并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只是那时读书大都生吞活剥,未曾留意译者是谁。记得书柜中那几本“文革”劫后幸存的巴掌大的小开本图书中就有《木木》,忙去找来,果然是巴老根据英译本转译的。  相似文献   
9.
贺畅玲  刘洋 《现代英语》2023,(1):111-114
文章以王世襄所著《明式家具珍赏》的英译本Classic Chinese Furniture-Ming and Early Qing Dynasties中著录的英语译文为语料来源,统计分析了著录英译的规范和体例。文章参照CAJCDB/T 1-2006关于外文参考文献著录的要求后,发现Classic Chinese Furniture-Ming and Early Qing Dynasties中的著录英译和这种规范相比有其独特性,从而提出Classic Chinese Furniture-Ming and Early Qing Dynasties中注释中著录英译的公式,希望有针对性地提升这方面的规范研究,以期达到准确、系统地介绍中国明式家具的目的,同时为传播中华传统文化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一、学贯中西,具有高超的英语水平 钱钟书先生的英文水平,早在三十年代初就闻名于清华大学,连著名的英国汉学家、翻译家李高洁选译的<苏东坡选集>,还要请正在读大学四年级的钱钟书作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