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教育   25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2篇
信息传播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趣说药名信     
民国初年,衢州有位开中药店的女主人给外出购办药材的丈夫去信,表达她忧虑、焦急、盼归之情。信中可谓字字含情,情深意切。妙的是信中嵌进了13种中药名,嵌得十分自然,意思表达得豁达晓畅。信是这样写的——槟郎(榔): 一去已过半夏,更不当归耶?盼望天  相似文献   
2.
买药时、看病时,都会看到或听到一些和药有关的词,比如“复方”、“缓释”等等。你了解它们的含义吗?  相似文献   
3.
张雨 《科学启蒙》2015,(Z1):95-96
古人云: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古人把良医与良相并举,可见世人对良医的期盼,不亚于对良相的渴望。在古代,留下了不少中医妙联,读来意趣横生。“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在杭州任知府时,常与当地著名中医庞名安切磋医道,谈联论对。一次,庞老中医吟出上联:“灯笼笼灯,纸(枳)壳原来只防风”,苏东坡心领神会,对出下联:“鼓架架鼓,陈皮不能敲半下(夏)”。庞老先生见院中翠竹葱绿茁壮,灵机一动,赞道:“中暑最宜淡竹叶。”苏东坡随口对道:“伤寒尤妙小柴胡。”他俩品茶谈天,论医对联,真是棋逢对手,人逢知音。以上两联中的“枳壳、防风、陈皮、半夏、竹叶、柴胡”都是中药名,巧妙地  相似文献   
4.
在中医日益国际化的今天,中成药名的相关英译也越来越重要。作为一种特殊的应用文本,中成药的命名有自己的语言特点和翻译目的。所以,选用一种合适的理论来指导中成药名的翻译,以更好实现其促进销售出口的目的,是当今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以功能翻译理论中目的论为理论依据,对中成药名英译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了意译、通释和归化等翻译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6.
北宋礼部尚书洪皓,曾作为使臣出使金国,被无故扣留15年方归。扣留期间,他作了一首《集药名次韵》,用独活、续断、知母、相思子、没药、白头翁6味中药,抒发他的思家之念:独活他乡已九秋,肠肝续断更刚留。遥知母老相思子,没药医治尽白头。  相似文献   
7.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任何一种语言都深深植根于一定的文化土壤中。令人眼花缭乱的中药材名称,同样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从中药名中的数字入手,重点阐述了数字在中药材命名中的精确性与模糊性,并具体分析了数字中药名中所传达出的丰富情感信息及其独特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
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对中成药名剂型前各部分的排列顺序进行了探讨。异类成分构成的修饰语的排列顺序是:信息量小、容易加工的部分放在信息量大、不易加工的部分之前;同类成分构成的修饰语的排列顺序,符合“时间原则”,合乎事理。  相似文献   
9.
周林 《知识窗》2008,(6):26-26
我国古代有避讳的习俗,通常,老百姓需避皇帝和皇亲的名讳。例如,“秀才”这一名词,当时因避汉光武帝刘秀的名讳,于是将“秀才”改称“茂才”,这在古小说中经常可以看到。避讳的方法通常是将需避的字采取缺笔、空字或改字。避讳现象在医药用语上也时有出现,有些中药名或方剂(汤头),也因为避讳而“改名换姓”。这是我国古代的陋俗,  相似文献   
10.
漫话宋人药名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许学夷在《诗源辩体》后集《纂要》卷1中,对宋诗的总体走向作了这样的描述:“宋主变,不主正,古诗、歌行,滑稽、议论,是其所长。其变幻无穷,凌跨一代,正在于此。或欲以论唐诗者论宋,正犹求中庸之言于释、老,未可与语释、老也。”如若多读宋诗,定会认同这一论点,尤其是“滑稽、议论,是其所长”一语,直击内容特征,准确地勾画了宋诗的面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