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正>花儿是西北各族人民所喜爱的山歌,因歌词中多将青年女子比喻为花儿而得名。花儿歌词思想感情真挚,内容丰富,艺术上赋、比、兴等手法全面使用,并充分运用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手法表情达意,尽显民族地区花儿民俗文化独一无二的美学价值和艺术风采。一篇小说、一出爱情戏剧,一部抒情影片,人们看得津津有味,  相似文献   
2.
元杂剧《薛仁贵荣归故里》取材于《旧唐书》和《新唐书》中薛仁贵传,但在艺术创作上又增加了很多人物,美化了薛仁贵形象,改变了一些故事情节。这些改变的出现,一方面是因为戏曲家们要吸引观众,另一方面也源于中国人的英雄崇拜心理、荣归故里心理和大团圆意识。  相似文献   
3.
“一夫二妻”大团圆模式在通俗文学中并不少见,《薛仁贵荣归故里》构建了“一夫二妻”式大团圆结局。作品具有反映时代特征、体现编选者文化心态与揭示观众审美倾向等特点。但是,由于封建礼教深度影响下男权意识的作祟,导致编选者无视女性意识的存在,一厢情愿地编织出“一夫二妻”大团圆模式,这不仅反映了编选者自身的局限,也透示出中国文化深层次的悲哀。  相似文献   
4.
薛仁贵衣锦还乡》是元杂剧中表现薛仁贵故事的代表作,其主题的呈现方式是多元化的,即重塑民族精神、反思封建伦理道德、关注个体价值实现方式的转变、凸显惩恶扬善的民本意识。  相似文献   
5.
元杂剧作家张国宾的《薛仁贵》有元刊与明刻两种版本,在人物设置、曲文、宾白三方面各有异同。  相似文献   
6.
薛仁贵是唐初的著名武将。他一生东征西讨,为唐帝国的统一与安定立下了汗马功劳,功勋卓著。新、旧《唐书》同时记载了他的事迹,但讹误时有,且流于笼统。时人和后人对其骁勇善战均给予了很高评价,但也不乏对他兵败的指责。而在小说和戏剧中他的事迹变得更为卓著,人物形象也被拔高了很多,完全被塑造成了一个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7.
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而我认为,读一本好书,不仅如此,还是一种美妙的享受。悠悠岁月,谱写了一曲又一曲的绝唱,不妨仔细聆听;浩瀚书籍,记载了一部又一部的好戏,何不静心观赏?一曲高山流水,钟子期得遇知音;三顾茅庐,诸葛亮幸逢明主;一鼓作气,曹刿大败齐师;三射天山,薛仁贵尽显神威……品味佳作,实在是一种享受,无孔不入的舒坦,令人无比心旷神怡。指尖滑过一页页纸张,眼睛扫过一行行文字,鼻孔掠过一缕缕书香,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一切烦恼尽皆摒弃,遨游于书海之中。  相似文献   
8.
参比中外史料,对发生于上元年间的伎伐浦之战做以考证,在对该战的真实情况论证和客观评价的同时,考证了新旧《唐书》中关于薛仁贵“上元中,坐事徙象州”(“复坐事贬象州”)的原委情况。  相似文献   
9.
李洁 《文化遗产》2023,(2):143-149
文本是民间文学的重要传播载体,元代薛仁贵故事主要以话本与杂剧两种文体形式进行文本传播。《薛仁贵征辽事略》话本与杂剧因文体的不同特点,导致了其文本在情节选择、人物塑造与审美表达上的差异性,使元代的薛仁贵故事呈现出多样化的形态,从而为民间文学的跨文体传播研究提供了一个历史范本。  相似文献   
10.
很多国家都有皮影艺术,印尼也有。印尼独特传统的皮影艺术名为"哇扬戏"。"哇扬"二字源于印尼爪哇语wayang,意为影子。哇扬戏是印尼的四大国宝之一,其余三个国宝分别为巴迪克蜡染、格里斯短剑、昂克隆乐器。郑和下西洋,途经爪哇岛时见过哇扬戏的表演,《瀛涯胜览》中记载到:"有一等人,以纸画人物鸟兽鹰虫之类,如手卷样。以三尺高二木为画杆,止齐一头。其人蟠膝坐于地,以图画立地,每展出一段,朝前番语高声解说此段来历。众人环坐而听之,或笑或哭,便如说平话一般。"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