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227篇
  免费   618篇
  国内免费   819篇
教育   79729篇
科学研究   13301篇
各国文化   114篇
体育   6457篇
综合类   3526篇
文化理论   671篇
信息传播   8866篇
  2024年   415篇
  2023年   1956篇
  2022年   1635篇
  2021年   1769篇
  2020年   1704篇
  2019年   1774篇
  2018年   1023篇
  2017年   1667篇
  2016年   2320篇
  2015年   4081篇
  2014年   8970篇
  2013年   6700篇
  2012年   7927篇
  2011年   8432篇
  2010年   7559篇
  2009年   7383篇
  2008年   8628篇
  2007年   6738篇
  2006年   5249篇
  2005年   5024篇
  2004年   4906篇
  2003年   4316篇
  2002年   3306篇
  2001年   2640篇
  2000年   2538篇
  1999年   877篇
  1998年   603篇
  1997年   474篇
  1996年   479篇
  1995年   361篇
  1994年   299篇
  1993年   232篇
  1992年   186篇
  1991年   163篇
  1990年   182篇
  1989年   118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媚 《江苏教育》2023,(44):80-81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强调学生要“在反复朗读中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笔者认为,学生要做到加深理解,必须通过熟读,读透语言,体味具象,洞察意蕴。传统“朱子读书法”囊括了计划、熟读、思考、力行的整个阅读过程。其中,熟读是指细读、精读、逐字逐句读。小学生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自控力弱,相同文本的“反复朗读”往往有口无心,阅读教学亦忌机械重复。因此,教师要在传统熟读法的基础上,取其精髓,探索适合儿童心智特点与思维水平的熟读策略。  相似文献   
2.
3.
用写作任务群的方式冲破传统习作教学“为写而写”的樊篱,以真实问题的解决为起点来设计写作大任务,以系列化的项目完成为要点来涵养学生的写作关键能力,以交互式的人际交往为落点来彰显写作的题中之意,是积极探索“需要”导向的写作任务群建设的新举措。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 灰色预测法可有效处理情报研究中广泛存在的小样本数据,通过对灰色预测法在情报研究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梳理,总结其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为灰色预测法在情报研究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通过综述情报研究中涉及灰色预测法的相关文献,从数据选取、模型构建和解决的问题等方面对情报研究中灰色预测法的应用进行概述,总结当前情报研究中灰色预测法的应用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结果/结论] 在方法应用上,已有研究主要采用数列灰预测,且模型集中在单变量灰色预测模型,根据预测对象不同,灰色预测法已经在包括期刊分析、图书馆运行管理、热点主题分析及科研机构评价方面得到了很好的应用,未来可根据预测对象特点及研究目标尝试不同的灰色预测方法,扩宽灰色预测法在其他方面的情报研究问题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6.
7.
8.
9.
曹嫦云 《亚太教育》2020,(3):172-172
我园进行了十多年的幼儿漫画活动课程的研究,我们发现:漫画简洁明了的画面易于幼儿欣赏与理解,漫画中的拟人、夸张、变形等想象的手法适合幼儿的思维特点,能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随着科技的发展,环境污染给人们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培养人类的环保行为应从幼儿开始。因此,培养幼儿环保行为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德育的目的在于践行。教学实践中存在的"课上+课下≈零"的尴尬局面严重影响了德育实效。增强德育实效,教师要将视角从只关注课堂教学转到关注全面的德育周期和德育效果的有效落实,并尝试开出解决此类问题的"药方":贯通课上与课下,打通影响德育效果的"最后一公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