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0篇
教育   50篇
科学研究   7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4篇
信息传播   1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行刑社会化代表了行刑发展的国际趋势,行刑社会化的目的是帮助罪犯复归社会。行刑社会化涉及多学科,具有多层次的含义。因此,在把握行刑社会化的概念时,应当多视野、多角度地对其加以考察。  相似文献   
2.
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科学衔接是现代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是国家治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文章围绕疫情期间口罩系列案例进行分析,指出行刑衔接机制面临衔接程序上的阻塞和实体处罚上的弊病,刑事优先原则可以成为破解困境的重要依托。程序上应当围绕办理时限、案件侦办场所、程序转化、证据移交等环节细化程序规定,构建“移送并中止—判断—处罚”的程序范式;实体上重构行政犯的行刑衔接处罚机制,实现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和保障人权的双重价值,最终找到治愈行刑衔接机制诸多顽疾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3.
当前侵害知识产权违法案件多是以行政处罚告终,刑事制裁手段相对缺位,知识产权违法案件的处理存在实体以及程序上的严重不足,主要表现为“以罚代刑”“有案不移”等。究其原因,行刑权限不明、证据标准不统一、违法责任不清等都成为知识产权案件行刑衔接机制的阻碍。因此,有必要在厘清现有问题原因的基础上,从实体和程序上对知识产权案件行刑衔接机制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4.
正刽子之"美",不仅在于几位行家将致死的技术发挥到极致,也在于他们以一己之力实现司法意志,他们的双手集中包揽了维系社会公正的血腥。乱世出行家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所有行当,执业者做到"手熟",都能衍生出职业美。那么某些令人恐惧的行业有没有美感?比如:刽子手。莫言在《檀香刑》中描述了一位刽子手状元:赵甲,他在刑部供职30年,亲睹咸丰光绪两朝皇帝之天颜,受过慈禧太后的嘉奖和赏  相似文献   
5.
我国以社区矫正和管制刑为代表,在行刑社区化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应当在制度立法、评估机制以及监督机制等方面加以完善。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还应包括对刑罚文化观念、人员素质、配套设施和经费等方面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6.
徐映雪 《新闻世界》2011,(7):247-249
监狱是国家刑罚执行机关,是体现一个国家和社会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准确把握时代特点,扎实做好新时期监狱工作的宣传,有利于充分展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特别是行刑制度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秋冬行刑”学说尽管肇始于先秦时期,但进入立法和司法领域并法制化却是在汉代.汉代推行“慎刑”法制文明建设的历史潮流和刘安、董仲舒对“秋冬行刑”学说的创新推动了“秋冬行刑”学说从理论走向实践.  相似文献   
8.
张群 《寻根》2002,(6):43-45
1402年,明首都应天(今南京)城内发生了一起骇人听闻的冤杀事件。这一年,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篡夺了侄子建帝朱允炆的皇位。朱棣命令建帝遗臣方孝孺草拟即位诏书时,遭到了拒绝和痛骂。朱棣恼羞成怒,下令灭方氏九族。为泄私恨,又将方孝孺的朋友、门生另凑成一族磔于市。圣旨颁布之后7天方行刑完毕,共杀戮873人,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株连之最。方孝孺老家浙江宁海溪上方村被生生从地球上抹去!  相似文献   
9.
中国历代封建统治者奉行重刑主义,在执行死刑时,无不以增加犯人死亡时的痛苦为能事,但为了掩盖其暴虐的本性,却号称是执行“天罚”,实行“秋冬行刑”。  相似文献   
10.
当前监禁刑为主的行刑模式,不利于罪犯的再社会化改造。通过深入剖析我国监狱行刑模式的弊端,对我国现行行刑模式进行疏理,引导社会力量向行刑权的渗透,实现从监狱到社会的动态衔接,符合行刑社会化的国际刑罚趋势,符合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有利于体现监狱改造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