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篇
  免费   0篇
教育   234篇
科学研究   3篇
体育   7篇
文化理论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初点击式教学法在新加坡部分地区很是流行,后流人台湾。而创始人勒托并不是长期从事教育的业内人士,他只教过五年书,后在一家杂志社当编辑多年。据说他有个女儿老爱在他办公时间内问他阅读写作方面的问题,勒托没时间理她,有时仅从房间里甩过来一个词或一句话,这一词一句还挺管用的,女儿据此极少的词句,居然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地解决了学习上的问题。勒托突发奇想。他有了一个创意,这就是后来的点击式教学法的创立(意译)。他首先将此法传给了在私立学校做教师的好友帕里斯,帕里斯应用后很是惊奇。这种方法不但更好地发挥了学生的创造力而且大大减轻了师生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2.
芈友明 《青海教育》2011,(11):45-46
现在中学教师在讲评习题时,往往是简单对答案,就题讲题,教师负责讲解学生负责听记。这种习题讲评法难以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如果教师以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作为理论指导,并与习题讲评实践相结合,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3.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会发生错误,虽然错误的原因、形式、性质、层次可能不同,但教师上课一般都不希望学生出错,因为出错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教师教学效果的不明显,而且出错太多,反复纠正,原定的教学计划就不能完成,特别是公开课、示范课,完成预定的教学目的是一件很重要的事。这些课常常是“教案剧”的舞台,即使有学生不小心出错了,教师也是急着让其他学生继续,而对出错的学生就不了了之。这就像一条缺少岔路的笔直大道,使我们的学生失去了很多触类旁通、联结新意向的机会,同时也由此失去了矫正错误和发现新知的快乐。  相似文献   
4.
一、政治老师务必要提高自身素质1.坚持学习。思想品德课教师不能满足于学历达标和原有的知识,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的认识适应发展的需要。老师也只有掌握丰富的知识,才能做  相似文献   
5.
学生解决问题的症结以及学习的起点是教师一直关注的问题。从"喝牛奶问题"入手,向学生"借"智慧,开展真实且有质量的学情诊断,借助数据理性分析学生学习的"三点",在精准学情分析的基础上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同时触发深刻且能旁通的课后思考,让教学更精准且有质量。  相似文献   
6.
电磁感应中的滑轨问题在分析与解答中对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与综合等能力要求均较高,因而是历年高考中的一个很重要且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组考点,学生在答题中往往失分比较严重.本文就滑轨上的“双杆”问题进行分类讨论并以实例佐证,以期读者能收到抛砖引玉、触类旁通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跳跃性思维本质上属于发散性思维,因此,它具备发散性思维的一般特征,如定向、新颖、层级、变通的特性。通俗地说,就是思维灵活、不呆板、有想象力且会变通、不拘泥。人们常说的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触类旁通、恍然大悟,就是跳跃性思维最通俗的概括。在语文教学中,若在阅读时合理地使用跳跃性思维,可以让学生开阔思维空间,进一步把握文章宗...  相似文献   
8.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而且还要具备对知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教师应时常记录教学中的成功与失败之处.注意对所学知识的比较与归纳.这样便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9.
想象力是一个人对引发想象的事或物在头脑中创造一个念头或思想画面的能力。主要体现为:善延伸,对一件事只要知其始,便能想其终;会迁移,能由此及彼,触类旁通,这种连动性甚至可带有大幅度的跨越和扩散性;能虚构,不拘泥于已知事物,能巧于构思,提出新设想;易触发,迅速与潜意识的储存沟通,产生灵感。  相似文献   
10.
张鸿 《绥化学院学报》2008,28(2):190-191
微积分是数学分析的重点内容之一,而求导数是这一部分的基础。求高阶导数是求导问题的一个重点及难点,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找到合适的求解方法,这样才会达到事半功倍,触类旁通的效果。下面就详细阐述求高阶导数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