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教育   33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香港中学会考及高级程度会考美术科考试及评核模式演变为主干,探讨中学毕业美术公开考试及评核模式演变与社会发展的影响。论文亦从近年西方学校艺术教育理念与发展,探究后现代社会学校视觉艺术教育的演变,以及如何影响关术考试及评核的模式。近年香港学校课程的改革,显然受西方国家学校课程改革理念的影响。考试及评核作为课程的重要部分,课程的改革必然会促使考试及评核的相应改革。考试及评核形式的改变,正反映我们社会期望的改变,学校教育培育的学生是否有自信?是否愉快学习?是否具备新世纪时代的共通能力?是否能够在新时代具有竞争力?学生是否具备改进社会的态度和适应新时代的生活技能?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反省和探究的。  相似文献   
2.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提出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推行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这为形成性评价在我国高中课堂的实施提供了政策保证。然而,形成性评价因为缺乏统一标准、主观性强,势必在实行时会面临来自社会各界的问责。香港高中校本评核的"智能问责"做法为我们解决这一困境提供了借鉴。在问责时代中以评促学要在我们的课堂里生根发芽,需要一个和谐统一的评估系统;需要有明确可操作的评估标准;需要外在的审核机制;需要配套的教师评估素养发展方案;还需要各考试风险者的共同参与。  相似文献   
3.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发展评价"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结合澳门某幼儿园教育评核的实践活动,基于幼儿发展的根本目的,探讨幼儿园教育评价的真正意义,以及有效发挥教育评核价值的有效路径,以期借助教育评核促进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4.
5.
6.
本文要探讨的是高职高专的艺术设计学科课程中,教师判断学生在知识技能的掌握成效所作判断依据,通常都是用成绩完成评定的。艺术设计类课程的成绩考核和评定方式依据应该是和其他学科有所区别的,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笔者尝试把学生“分数评核”区分为在设计思维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和在作业效果所呈现的设计思维能力两种物象形式,来作为评定的基本依据。学生设计及创意分值评估,具体的评核依据应该以“想象力、好奇心、投入感、理解力和分析力”这五个主要方面同步考察。其中,学生的想象力和分析能力应该是最为重要的。尝试着如何从学生创意潜能的角度,去合理评定学生课程成绩。总结了一些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7.
香港是中西文化交融之地,不仅拥有高水平的教育体系,而且建立了科学系统的教育评估方法。本文重点介绍香港目前中小学主要的教育评核制度,包括全港性系统评估、学生评估和中小学校表现评估等,评论其对香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影响。借鉴香港教育评核的经验,实施科学的教育评价对于深化内地基础教育改革,建立、优化符合内地实际的教育质量的评估与督导制度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香港中学文凭考试化学科校本评核进行了较完整的阐述,并分析了其对内地学业评价体系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香港于2009年9月实施的三三四新学制,它不单只是修业年期的变更,更是高中课程教与学模式及评核方法的转变。与内地一样,在香港,评核方法一直有如一盏引导教师设定教学重点和策略的指路“明灯”,与学生成绩及前途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高中及高等教育新学制——投资香港未来的行动方案》报告书中,教统局提出“为了提高对考生最终评核的效度和信度,长远目标应是令校本评核成为所有科目评核的一部分”(教育统筹局,2005)。  相似文献   
10.
随着香港高中学制改变,考评制度亦由以往依赖公开纸笔考试,变为结合公开试和校本评核以评估学生的成绩。本文介绍香港公开考试制度内校本评核的发展背景,说明有关的宗旨和理念。同时,亦详细讨论推行校本评核遇到的问题,以及香港考试及评核局采用什么策略和措施推行校本评核。文中还就如何保证校本评核的素质、信度及公平性探讨了校本评核的具体操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