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教育   4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潘岳中国古代美男子的代表符号,才华横溢,尤善为哀之文,西晋著名的文学家。因其好功名,谄事权贵,参与诬陷愍怀太子之事,被后世认为是"文人无行"的典型。然而通过《马汧督》可以看到潘岳嫉恶如仇、仗义执言、正气凛然的美好品质。因此,我们看待古人不能只看其一面,而应该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尽可能做出全面而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刘师培是近代著名学者,他对<文心雕龙>、<文选>都有深入的研究.刘师培在<文心雕龙·碑>篇讲解中对<文选>""与"碑文'两类作品进行了具体分析,结合有关文献资料,可以对其作进一步的阐述.学习前辈学者的研究成果,总结历史的经验,是当代<文选>学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先唐的作谥职能不断弱化,具体体现为所对象的非事功化以及作和所对象关系的私人化。这导致了述德内容的改变:先秦两汉时期述德主要在道德、政治方面;魏晋以来则突出才性、情趣。这些变化促使着由礼仪之向抒情之转变,从而也动态地呈现了先唐的学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汉书·元后传》仅采录扬雄《元后诛》中的四句,十六字,唐欧阳询《艺文类聚》采录三十四句,一百三十六字,宋韩元吉《古文苑》则采录了整篇,九百五十七字.探讨班固《汉书》之所以采录《元后》四句的原因,我们认为这与元后本传行文详略、班氏对元后的评价、班固对扬雄的推崇以及班固本人的正宗思想等有关系.  相似文献   
5.
刘宋大文豪颜延之《陶征士并序》是现存可考的关于陶渊明的第一篇文章。本文加以笺解,分析陶渊明的行迹思想文学成就与陶渊明、颜延之的友好关系,从而得出结论,早在刘宋初叶,陶渊明在文坛已占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6.
刘欣 《教师》2010,(26):109-111
晴雯是一个如《芙蓉女儿》中的芙蓉花神般完美无缺的人物,还是一个有着性格缺陷的人物呢?文章着重对《红楼梦》前七十七回中晴雯的形象进行分析,试图探讨晴雯悲剧的性格成因。  相似文献   
7.
萧统《文选》对文的编选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的文文体观。在其文学进化观念的指导下,他所选八篇文皆为魏晋以降之作,且多是为亲朋好友而作的私,体现了其对魏晋时文时风的推崇。文内容以述德和表哀为主,萧统更注重个体哀情的抒发;在艺术上,受当时追新逐丽文学观念的影响,偏好于驰骋文采之作;在文体制方面有比较灵活的认识。此外,对楚辞体文的选取,反映了萧统对文发展演变轨迹的准确把握。  相似文献   
8.
“其在万乘”条,标点值得一议;“逮尼父之卒”条,有两处可作校字之议。“至柳妻之惠子”句的译文问题;辨证歌文王、颂后稷的篇名,刘勰并未将《诗经》中述祖的颂诗列作文;指出“淮雨”的校改问题;“庸器”的训释;论蔡邕碑文的四句之解释;郗、郄二姓,自不应互混,“”应校改为“郗”;碑文的出现晚于文,“事先于”自应指最早立碑之举;碑文的写法可以接近于铭,可以类似于,但铭文、文都不能取代碑文,它是独立的文体  相似文献   
9.
文”属于哀祭文中的一种,在《文心雕龙》与《昭明文选》中同时有这种文体,而因两部著作的作者创作时间、所持身份、著作时间、文学观念的不同以及著作的体例的差异,使得刘勰和萧统在文的选择上有了明显的差异.刘勰更侧重于对文追本溯源的评价,其中有评价高的作品,也有给予不好评价的作品,相比较下而对读者产生导引作用;萧统则是在《文选序》中总评以后选入他认为是上品的文章,并没再有更多的评述,是用一种选文的倾向来导引读者,因而二者选文不同和选文标准的分析是值得深入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辨体"作为中国古代文体学的基本理论范畴,其内涵较为复杂,涉及尊体与破体、正体与变体、文体分类等方面内容,其主要功用就在于辨别各种文体及与其相匹配的体貌,它的正体的形态和它在发展过程中变体的面貌。刘师培对于文章辨体的研讨颇深。他在古人"文笔"争辩的基础之上,对"文笔"划分的准绳做出了辨析,认为有藻采者始可称"文",反之为"笔"。除此之外他还对文章各体的发展流变作了考镜源流,辨析了文体发展演变过程中正体与变体的形貌,其中,对于赋体、碑的研讨最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