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各国文化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韩玲 《海外英语》2011,(6):224-225
目的论是德国功能翻译派提出的观点,其主要内容为,翻译是一项有目的的活动,所以翻译要受到目的的制约,应以实现译文的预期功能为首要原则,即遵循译文的目的性原则。该文通过分析《红楼梦》两个英译本中诗词意象的翻译,阐述了不同的翻译目的会决定不同的翻译策略的选择,并会产生不同的翻译效果。评价一篇译文的优劣在于它是否在译语情境中实现了译文的预期功能。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的三个日译本在日本译界具有很高的地位,受到了极大关注.其中最有影响的是松枝茂夫译本(SM)、伊藤潄平译本(SI)和饭塚朗译本(AI).本文将以《红楼梦》第五回中的诗词曲赋为例,采用文本分析的方法,对这三个日译本在语言表达层面和文化传递层面的翻译技巧进行欣赏评述.  相似文献   
3.
吟咏孙子与《孙子兵法》的诗词曲赋,既有只言片语,也有长篇宏论。这些诗词曲赋出自不同的社会环境和不同的个人情感。有的诞生于承平之世,有的诞生于战乱之际,有的创作于武科应试之际,有的创作于友人送别之际,有的是对不良风气的讥刺,有的是孙氏后裔对祖先的凭吊。这些诗词曲赋主要表达了四种不同情怀:一是对孙子治兵才能的夸赞,二是对孙子兵学思想的赞叹,三是以孙子风格创作、品评诗作,四是对孙子历史遗迹所发的幽思。这些诗词曲赋分散在史书、小说、文集、诗集、剧曲、画作、碑刻中,而它们的作者又出身于不同的社会阶层。因此,这些诗词曲赋不仅提升了孙子的社会知名度,而且有力地推动了《孙子兵法》向更为广泛的社会领域传播。  相似文献   
4.
正少年秋白才华横溢瞿秋白的书画篆刻从小得自家传。父亲瞿世玮是"常州派"后期的主要画家之一,擅长山水,其作品有简淡清逸之风。小时候,父亲教过秋白画山水画。母亲金衡玉是名门闺秀,爱好诗词曲赋,并写得一手好字。六伯父瞿世  相似文献   
5.
大千世界,我们面对的是各种各样的“物“——动物、植物、器物、景物等,由于它们的存在,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多种多样的画面镜头,但这些单一的画面镜头,给予我们的只是物体的形体、相貌、状态,也就是物象。不过这些物象一旦注入人们的主观意识、情感因子,就会“活”起来,渗出别样的意念、情致、气氛,这就是意象了。高明的作者往往妙笔点击瞩意的物象,使之内化升华为意象,表达丰饶的内蕴,一展灿然的文采。华夏文库中有这样一副楹联: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飞此联,显然不是单纯地摹写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浩瀚无涯,涉及自先秦到明清长达2000多年的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哲学、军事、历史、天文、地理、科学、民族、宗教、艺术等,更不用说文学本身,举凡职官、服饰、器物、称谓、历法、物产、历史事件、科举教育、风土民情、风景名胜、建筑园林、寺庙宫观、神话人物、民间传说、古籍书画、诗词曲赋、时令季候、引语出处、重要人名、地名、动植物、医药学等等语词、典故,还有借代、象征、隐语以及数量相当可观的罕见字,许多文章几乎每句一典,甚或一句数典,注释量极大,且难注、偏注甚多.下面,我谈一下我是怎么对"近代思想者丛书"的注释进行加工处理的.  相似文献   
7.
中华民族千年历史,包罗万象,灿若星河。传统文化犹如民族血脉,生生不息。圆周率、地动仪、兵法中医、诗词曲赋……祖国创造了太多令世人瞩目的成绩。可时至今日,许多传统被遗忘甚至丢失,经典像是一尊模样姣好的雕像,存于角落的镶金柜里,逐渐无人问津。何以继承传统,将昨日成就书写成今日辉煌?第一步,或许便是心存敬畏,认识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聂虹 《辅导员》2015,(9):53-54
《万金家书》中有一段文字记载了南宋诗人陆游的家训,内容为“后生才锐者,最易坏。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切须常加简束,令熟读经学,训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游处。自此十许年,志趣自成。不然,其可虑之事,盖非一端”。从中可以看出陆游教育子女的方式实在值得今人借鉴与学习。首先,陆游对子嗣智力的看法与当今不同。他并不以才思敏捷为喜,相反则堪为其忧,强调应经常检查约束才是。其次,令子嗣读书的方式  相似文献   
9.
正一部奇书《红楼梦》,不仅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小说的顶峰之作,而且在建筑、服饰、医学、饮食、诗词曲赋等多个方面都有深入的研究,令后人痴迷不已。笔者在教授《林黛玉进贾府》时,力求打破小说文本分析中情节、环境、人物三要素的教学常规,通过赏析文中的《西江月》二词,达到串联小说情节、把握人物形象、了解创作环境、明晰作者思想倾向、领略突出创作技巧之目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中大量诗词曲赋不乏精品,值得我们认真玩味.本文对其中部分诗词曲赋作品进行点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