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6篇
各国文化   1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谭虎 《家庭教育》2014,(1):94-94
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诸葛亮54岁临终前,曾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一封家书,名为《诫子书》。其中有一句话被人们奉为经典名言:“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意思是说,君子的品行,需要以安静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修养,以节俭努力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不恬淡寡欲就不能表明自己高尚的志向,不宁静安稳就不能达到远大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淡泊如风     
淡泊常会让人想起不思进取或与世无争,其实淡泊是智者的成熟、愚者的借口。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写道:“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唯淡泊才能心无羁绊,才能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缚,不为欲所惑。纵观古今,凡淡泊者,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穷能独善其身,富则兼济天下。  相似文献   
3.
束君华 《小学生》2012,(8):62-62
诸葛亮曾在《诫子书》中告诫他的儿子“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此句被世人传颂,发人深省。由此我联想到了我们的数学课堂:静,有几何?  相似文献   
4.
2005年8月24日《新闻晨报》报道,与旧版教材相比,新版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材删去了20篇文章,其中包括不少名作名篇,如收有诸葛亮千古名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诫子书》,丰子恺的《给我的孩子们》,郦道元的《三峡》,培根的《论读书》等。而一些儿童故事则被收入其中。  相似文献   
5.
关耳 《教育艺术》2007,(12):40-41
古代有识之士曾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一生的理想和追求.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明确坦言:"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古代封建士大夫、政治家尚能看到修行、节俭对于保持道德操守的积极作用,看到奢靡对于人的精神腐蚀作用,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相似文献   
6.
7.
宁静致远,语出诸葛亮《诫子书》:“非宁静无以致远”。意为只有恬静气定,不染浮躁.心如止水,才能高瞻远瞩,成就伟业。宁静致远是先贤修身治国之道.也是新时代共产党人“恪尽兴党之责”所应追求的境界。  相似文献   
8.
王高亮 《兰台世界》2013,(11):131-132
本文首先概述了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及其《诫子书》,然后从守道不辱、俭以养德、勤学成才、志存高远四个方面阐述了《诫子书》中德育思想,最后对《诫子书》中的德育思想对现代德育思想的启示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诸葛亮《诫子书》是中华民族重视家教的文化背景下的产物,它体现了古代士大夫修身养德的道德素养要求,尚志守道的崇高傲岸人格风范和勤学成才、为世所用的积极入世精神.它具有浓厚的儒家传统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